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1996年西安市草坪斜纹夜蛾大发生原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6~7月和9~10月,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两度在西安市部分草坪上暴发成灾,其中尤以西安南郊及长安县郊区人工栽植的匍伏剪股颖草坪受害最重。幼虫虫口密度达500~700头/m2,草叶几乎被全部吃光,仅留残秆...  相似文献   
102.
进境旅客携带水果中危险性害虫的检疫方法及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安空港口岸检疫查验工作的特点、水果的来源及传带害虫的规律,我们在旅检现场建立了宣传、抽查、过机查验等多种检疫措施对入境旅客携带水果进行现场检疫,加大旅客携带禁止物品的截获率。在实验室采用表面观察、剖检、沙土培养等方法对截获的水果进行室内检验,有效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检出率。近年来在西安空港口岸首次截获了芒果实蝇、芒果果肉象甲,并多次截获桔小实蝇等危险性有害生物,保护了陕西的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3.
系统调查了陕西杨凌地区麦叶灰潜蝇(A g romy za cinerascensM acquart)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抽穗期,麦叶灰潜蝇主要危害小麦旗叶、倒2叶和倒3叶等中、上部叶片,其中以倒2叶受害最重;每个虫斑内有幼虫1~4头不等,其中有1,2,3,4头幼虫的虫斑数分别占总虫斑数的73.81%,20.96%,3.51%和1.72%;不同塬区、不同田块之间,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情况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塬区麦叶灰潜蝇的发生程度,以一道塬最重,二道塬次之,三道塬发生较轻;不同塬区麦叶灰潜蝇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小麦植株密度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但同一塬区不同田块的发生情况并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相关分析表明,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情况与小麦株高、旗叶面积、倒3叶面积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与倒2叶面积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e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是我国农作物上常发生暴食性害虫之一,可危害99科,290种植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等因素,斜纹夜蛾在我国发生危害的地区逐渐扩大,已成为农作物的重要害虫[1-2]。关于斜纹夜蛾的研究报道颇多[3-5],但未见关于气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方面的报道。气门(spiracle)是昆虫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是外界空气进入体内的第1道结构单位[6-7]。昆虫气门和其他组织结构一样,也是昆虫长期的自然进化进程中与生境协同适应的结果,了解气门形态分类特征便于更深入的掌握和解释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5.
为有效防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选用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对其卵进行室内触杀试验,比较这5种药剂对黏虫卵和初孵幼虫的触杀效果及对卵的毒力,测定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初孵幼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并通过冷冻切片技术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的外部形态和胚胎发育情况。室内触杀试验结果表明,苦参·印楝素浓度大于0.1 mg/L时,对产后不同时间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介于42.89%~97.34%之间,苏云金芽胞杆菌浓度为0.01 mg/L时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已达71.99%;各浓度苦参·印楝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产后24、48和72 h黏虫卵后,其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介于39.02%~83.59%之间。苦参·印楝素对产后24、48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018、0.109 mg/L;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LC_(50)为0.004 mg/L。黏虫卵经5种药剂处理后,幼虫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分别介于91.07%~93.64%、0.272~0.284 g和86.60%~87.78%之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虫存活率较对照显著下降43.02%~60.27%,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延长0.23~0.88 d,其中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使胚胎无法形成正常胚带,同时会使已发育的虫体出现蜷缩、腹部皱缩;高效氯氟氰菊酯会延缓胚胎发育时间,使已形成的虫体畸形或使其肠道断裂;甲维盐影响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虫体萎缩,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在黏虫卵防治中推荐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和苦参·印楝素。  相似文献   
106.
梨瘿蚊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 Riley)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代表性果园,将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相结合,研究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的关系,以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园管理水平高,梨树受害程度轻;管理水平低,则梨树受害程度重。在调查的4个梨树品种中,"明月沙梨"受害最重,其次是"幸水沙梨","雪花梨"受害明显较轻,"康德梨"则未发现受害;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20%三唑磷EC、10%吡虫啉WP和0.2%阿维菌素EC树上喷雾对梨瘿蚊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1天的防效分别为93.32%,95.61%,97.17%和95.39%,但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效略有下降。【结论】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具有密切关系,药剂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探讨光周期变化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为科学预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季节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0.5)℃,RH(70±10)%人工气候箱中,研究15L∶9D、14L∶10D、13L∶11D、12L∶12D和11L∶13D 5个光周期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幼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明显不同(P0.05),12L∶12D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最短、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13L∶11D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最长;11L∶13D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产卵量最低。但成虫产卵前期无显著差异(P0.05)。光周期变化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铃木氏果蝇是危害樱桃等多种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国内许多樱桃园暴发成灾。为明确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而探究有效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危害的措施,于2015年8月至12月,在系统监测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种群动态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剂及诱捕器上端放置不同颜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樱桃园常见4种果蝇混合种群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陕西杨凌樱桃园中,铃木氏果蝇的数量约占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发生量的1/3,并在10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综合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糖醋液的诱捕效果明显,而香蕉香精作为诱剂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几乎无诱捕作用;在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上端加置橙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混合种群的诱捕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明确不同翅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潜能,为蚜虫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差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小麦田麦长管蚜孤雌胎生无翅蚜和有翅蚜个体的卵巢小管数、胚胎数量、最大胚胎体积以及繁殖和寿命差异,分析不同翅型的总产仔量与其卵巢发育的关系。【结果】所有来自小麦田的不同翅型麦长管蚜成蚜均有2个卵巢,每个卵巢均包含5条卵巢小管;无翅型个体的胚胎总量和成熟胚胎数量以及最大胚胎体积分别为56.10±1.02,7.77±0.25和(0.092±0.002)mm3,显著大于有翅型个体(44.80±0.52,3.33±0.26和(0.047±0.002)mm3)。无翅型麦长管蚜的总产仔量是44.63±1.10,显著多于有翅型(26.07±1.01),而无翅型产仔前期为(0.15±0.06)d,显著短于有翅型((1.27±0.10)d)。成蚜寿命和产仔期在不同翅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麦长管蚜翅型分化多态性发生的繁殖适合度可能与其卵巢发育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0.
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亚洲玉米螟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在室内进行饲养,采用人工饲料,研究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通过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参数的比较,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其更适合于群体饲养。在群体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的平均世代周期(41.98 d±1.76 d)和种群加倍时间(9.95 d±1.74 d)明显短于单头饲养,内禀增长率(0.07 d±0.01 d)也大于后者;而且化蛹率(71%)、羽化率(90%)及成活率(64%)也远大于单头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