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8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林业   1969篇
农学   1557篇
基础科学   506篇
  1689篇
综合类   3038篇
农作物   2411篇
水产渔业   424篇
畜牧兽医   7223篇
园艺   827篇
植物保护   81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406篇
  1992年   488篇
  1991年   613篇
  1990年   653篇
  1989年   418篇
  1988年   960篇
  1987年   1077篇
  1986年   780篇
  1985年   918篇
  1984年   1048篇
  1983年   717篇
  1982年   721篇
  1981年   501篇
  1980年   302篇
  1979年   183篇
  1978年   84篇
  1960年   67篇
  1959年   68篇
  1957年   72篇
  1955年   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基础。马铃薯作为中国外来物种,种质资源及缺,其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本文从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历程,研究利用现状,保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重视对保存方法的研究,加强资源共享等层面探索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不同疏花疏果剂对蜜脆苹果的疏除效果,本文研究了不同疏花疏果剂对蜜脆苹果花果的疏除效应。结果表明:2次疏花剂6.67 g/L+1次疏果剂2.50 g/L、2次疏花剂5.00 g/L+1次疏果剂2.50 g/L及植物油40 g/L处理的疏除率分别为64.89%、64.49%和69.37%,效果显著优于清水对照;45%石硫合剂5.56 g/L、45%石硫合剂6.67 g/L、植物油40 g/L和植物油50 g/L仅疏花处理的经济投入分别仅占人工疏花疏果成本的3.83%、3.89%、6.20%和6.87%,成本大大降低。综上所述,植物油40 g/L疏除作用明显且成本投入较低,是蜜脆苹果的最佳疏花疏果剂。  相似文献   
993.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灭活菌苗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为86 20g人工饲养的健康南方(Silu rusmeridionalis)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为1 0×108/mL)免疫,剂量为0 2mL/尾,并分别在免疫后的第1、2、4、7、14、21、28天对实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FKC)可以增加南方外周血液白细胞数量并引起不同种类白细胞组成比例的变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在免疫后第1、2、4、7、14、21、28天,南方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而且吞噬细胞活性大为提高,吞噬百分比较对照组平均升高了17 66%,吞噬指数比对照组平均升高了1 16,在免疫后第4天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达到最高值,吞噬百分比为48 40%,吞噬指数为4 82;免疫后第21天,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使用疫苗后,鱼类非特异细胞免疫在初期(尤其是在第2~7天)明显增强,这是鱼用疫苗在免疫早期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家禽种质资源保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动物品种资源的保存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鸟类生殖系统的特殊性,目前还无法冷冻保存其受精卵。饲养和周期性地继代繁殖活体仍是家禽种质资源保存最可靠的方案,但很难被经济承受力所接受。冷冻保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液,但效率不高,而且只能保存雄性资源。冷冻保存多能细胞是一种正在研究的能弥补目前鸟类种质资源保存缺陷的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若干水产品鲜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水产品,特别是动物性水产品,由于肌肉组织较脆弱、蛋白质含量丰富及含水量高,一旦被捕获而离开水体死亡之后,由于肌肉组织细胞中固有的复杂酶系作用和外界细菌的侵蚀,蛋白质乃至其它有机成份(例如糖类、脂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诸如蛋白质的分解、糖元的酵解以及脂肪的氧化,从而导致鲜度的变化,影响食用品质。过去许多研究者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研究中后期水产品的鲜度,近年来在国外曾提出K值(=H_xR+H_x/(ATP+ADP+AMP+IMP+H_xR+H_x)以及pH值等理化指标来表征水产品的早期鲜度变化。本文试图通过TVB-N,三甲胺一氮(TMA-N)、pH值及粗氨等项指标的测定,以研究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若干水产品在早中期(销售过程中)鲜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温度(反映不同季节)条件下早、中期鲜度变化;探索不同类水产品变化规律的异同点;对TMA-N与TVB-N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销售过程中不同类水产品pH值及粗氨的变化也作了一番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水产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深入研究水产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详尽阐述了使用工业养鱼技术生产三倍体鲤鱼的方法。通过对受精卵使用热休克抑制第二成熟分裂获得三倍性。采用下列休克参数取得了最好的结果(三倍体率80-100%、胚胎成活率为对照的70%、受精后6分钟(休克前孵化温度年20℃)开始、温度4或41℃、持续时间2分钟或1.5分钟、此技术准许大规模生产三倍体鲤鱼、因此允许工业养鱼条件下研究三倍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7.
引言 随着对食品需要量的增加,世界各国食品来源中来自海洋的比例正在增大。海洋中食品来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的鱼群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鱼群资源要求合理管理。为了管理这些鱼群资源要求更多和更好地估计鱼群情况的情报。管理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全世界渔业的经营状况是需要量增加,能供给的鱼货量在减少,价格在上涨。  相似文献   
998.
1 简介 通常人们认为,一日多次投饵,并按不同比例分配日投饵量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减轻水质恶化。因此,养虾者多采用一日多次投饵,一天投饵3次或更多次。然而很少有人进行试验证实这种投饵方式在对虾养殖中的优越性。 该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日投饵次数和每次投饵量对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静水养殖池中溶解总无机氮(TIN)和总活性磷(TRP)的积累。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1:24h投饵期 将初始体重185.0±12.0mg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0.5尾对虾/L放养在容积20L的玻璃纤维水池(表面积放养密度为150尾对虾/m2),给池水充…  相似文献   
999.
从1978年3月到5月,于5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雌虾获得的34批卵子中,孵化出了二百多万无节幼体。头胸甲长50~63毫米的雌虾,切除一眼柄,在20~30天的脱皮时期内,不断产出活力强的卵子,这表明一次受精后,足够使在一次脱皮时期内所产的几批卵子受精。每次脱皮后重新受精是必要的。每批的产卵量从19000到460000粒(平均217635粒)不等,而且卵量没有随着相断的批数而减少。平均孵化率为30.5%。平均每批孵化无节幼体数为66000个。在靠近脱皮末期产的几批卵,有孵化率较低的趋势。从15批孵化的幼体中,抽样培养到仔虾期,其密度在40~250个/升。在3升水体的培养中,平均成活率为79%,但在大规模试验中,平均成活率小于13%。  相似文献   
1000.
2001—2003年的20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一些触发相机,以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共设置r3种触发相机,包括TrailMaster(美国)的主动式和被动式相机以及WildlifeTwo(中国深圳)的被动式相机。首先在保护区西部沿着小路和动物足迹放置了一些相机。之后又从2002年开始在保护区东部追加放置了一些相机,这是因为有村民报告在这一区域发生了家畜丢失,发现猫科动物足迹以及听到吼叫声。在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的20个月期间,共8307个拍摄日,获得6180张照片,其中有1437张包括野生动物(平均每100个拍摄日17张野生动物照片)。合计拍摄到33种野生动物。,野猪(Susscrof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和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被拍摄最频繁的物种。既没有拍到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没有拍到水鹿(Cervusunicolor)这种虎重要的猎物。最频繁被拍摄到的猫科动物是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村民偶尔报告的掠走山羊的事件可能是豹(Pantherapardta)造成的,但是不能确定。利用触发相机调查超过1000d没有拍摄到虎,这一充分的证据足以支持该调查区没有虎的结论(d=0.05)。20个月超过8300个拍摄日没有在壶瓶山拍摄到虎,显示该地区没有虎。值得注意的结果是拍到红腹锦鸡、黄喉貂(Martesflavigula)、毛冠鹿和黑熊(Ursusthibetanus)的频率很高。这些物种是中国或国际受保护物种,包括被列为国内受保护物种,或同时列为国际受保护物种,又或者像毛冠鹿这种几乎是未知的物种。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有3个保护区。我们讨论建议将这4个保护区合并为一个更大的保护地域来保护虎及其猎物。并且在此简要地评论了我们使用的3种触发相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