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青山不同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及有效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2007年,本文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恒重法对大青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和旱、雨季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明显好于荒草坡,白桦天然次生林要好于人工林;土壤旱雨季的含水量的变化与各时期内土壤有效水的排序有很大的不同,旱季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灌木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排序为落叶松人工林、荒草坡、白桦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灌木林。在雨季的时候有林地的贮水能力要好于荒草坡和灌木林,雨季土壤含水量于其土壤理化性质排序一致,并且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土壤有效水和含水量方面降雨对油松和荒草坡的水分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代海燕  张秋良  魏强  郭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14-4516
[目的]了解大青山林分的结构和密度对不同林分生物量的响应情况。[方法]采用伐倒样树法和直接收获法,对大青山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青山林地总生物量以落叶松林最高,为52 225.4 kg/hm2,其次是油松人工林(34 869.0 kg/hm2)和白桦林(26 378.9 kg/hm2);灌木层以白桦林生物量最大,达到3 251~4 160 kg/hm2;草本层油松林中生物量相对较大,达369.3~1 146.9 kg/hm2,其次为白桦林和落叶松林。25年生落叶松在1050.6~1 700.8株/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其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30年生油松在密度1 525~3 875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各器官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不同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树枝生物量和草本生物量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和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土壤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测定、计算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煤矿塌陷区和非塌陷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养分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塌陷区相比,塌陷沙丘物理性粘粒含量明显减少,尤其地表10 cm处;塌陷沙丘顶部和中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沙丘底部和丘间低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大;塌陷沙丘0~40 cm内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无明显变化,但40~100 cm内土壤容重明显减少,孔隙度明显增加;塌陷沙丘0~60 cm深度内田间持水量明显降低;0~60 cm内饱和导水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0~100 cm内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不同点,论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并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基于FARSITE的森林火势蔓延模拟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平台对森林火势蔓延模拟和火行为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森林防扑火部门提供预测信息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突变后在冬季里寒冷以上的天数不但没有显著减少,反而呈微弱上升的趋势,高温增加的天数要明显多于低温减少的天数。科尔沁沙地冷暖、寒冷温暖、严寒炎热过渡期在55 a时间尺度上基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突变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气温突变以后,科尔沁沙地在冷暖两极的日数明显增多,过渡期变短,冷暖急转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和气候学足迹,分析了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季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的变化和通量源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典型天气状态下兴安落叶松林的水热通量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曲线。在典型多云状态下,水热通量受云层遮挡,变化波动性较大,整体上与净辐射通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典型晴天状态下,兴安落叶松林在生长旺季水热通量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在水热通量和净辐射通量的月变化上,8月份最大风向上的通量源区面积小于9月份,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处于生长旺季的源区面积小于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19.
树种气候区划对地区园林树种引种栽培和树种的迁地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进行分析,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旱柳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岭上、阴山山脉及狼山等高海拔地区为旱柳热量不足区;大兴安岭岭东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热量适宜区;湿度偏高区仅存在于大兴安岭北部,湿度不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化草原和荒漠区;水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南地区;东部区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西部区则为水分条件。综合区划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区划是树种存在存活的基础,而下垫面树种分布则受到地理、人为、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树种气候区划是植被区划的基础,其结果可为地区园林树种选择及其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温突变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旱涝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年降水量在近1971—2015年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倾斜率为8.86 mm/10 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际变化率为0.4℃/10 a;(2)林区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气温突变以后年降水量倾向率明显减小;(3)1971—2015年来林区旱涝频繁发生,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00年代SPI12多小于0,这2个时期干旱发生较为频繁,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10年代降水较多,这2个时期相对湿润,旱灾发生频率较低。【结论】1987年增温突变以后,林区旱涝事件发生更加频繁,并呈向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方向发展;年时间尺度的SPI反映林区降水变化情况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