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42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67篇
  39篇
综合类   573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757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政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责任单元。本文研究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5个新常态,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治理模式构建的方法思路,以期为县级农业部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当地农业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2.
随着篮球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篮球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的明显,为了更好地发挥篮球教学立德树人与身心健康的促进价值,需要加大对篮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基于此,本文就竞赛教学对大学生篮球的价值及应用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篮球技能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3.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D和RR分别较CK增产24.56%和28.00%,DR和DR+D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RR+D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94.56%),其他处理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各秸秆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不同土层土壤酶的活性。综合来看,该地区以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模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4.
为探讨胁迫条件下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年生蓝盆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NaCl浓度溶液对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aCl浓度低于0.30%时,蓝盆花幼苗可正常进行生长,高于此浓度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开始出现受害症状;在0.30%NaCl胁迫下,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升高,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细胞膜透性升高幅度不断加大;叶片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NaCl浓度为0.30%时均达最大值,随着浓度升高其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和Chl a/b随着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本研究显示蓝盆花幼苗在含盐量小于0.30%的土壤上可正常生长,超过该浓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适于蓝盆花幼苗生长的NaCl浓度大约为0.30%。本研究为盐渍地区蓝盆花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糙米酵素制作馒头,对其面团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馒头中添加糙米酵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糙米酵素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下降;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能量、延伸度、拉伸阻力、拉伸比,在糙米酵素添加量为0~7%时均稍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在糙米酵素添加量为9%时均急剧下降且变化十分明显。糙米酵素馒头的最佳配方为:糙米酵素7%、白糖6%、酵母1.1%、水46%。  相似文献   
956.
[目的]了解藏青2000在西藏不同生态域的品质差异。[方法]分别在不同生态域进行藏青2000种植试验,并对青稞中的水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矿质元素锌、锰、铁、铜、钾、钙、镁,以及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藏青2000在不同生态域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β-葡聚糖、钙、铜、钾、镁、磷、锰受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藏高原青稞高产优质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7.
新疆艾比湖湿地LUCC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1990年10月5日、2000年9月25日和2015年9月13日TM/ETM+影像,以土壤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适宜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分析了25 a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从而深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5 a间,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7%,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土地利用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由剧烈逐步驱于平衡状态。1990—2000年间,林地和水田的面积增加,中轻度盐渍地和极重度盐渍地面积依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2015年间,水体面积明显减少,沙漠面积急剧增加,重度盐渍地和极重度盐渍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2)25 a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蔓延度持续减小,分散与并列指数显著增加,景观的延展性下降,导致景观破碎化加剧。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均呈现稳步增加趋势,这说明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呈现上升趋势。(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景观格局,导致景观分散与并列指数增加,蔓延度降低,均匀度增加,研究区景观整体先向破碎化发展,后略有所好转,逐步向稳定优化的趋势发展,但总体的盐渍化和荒漠化趋势依然严峻。该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改良方案,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苏打盐碱地围堤养鱼改良土壤的生物性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盐碱地围堤养鱼对盐碱地改良效果,2016年对盐碱裸地土、围堤养鱼3,5,8 a的鱼塘淤泥及围堤养鱼5 a后种稻土壤进行分析,测定了各处理土壤样品生物性状及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围堤养鱼5a后种稻对微生物的改良效果最明显,与盐碱裸地土相比,细菌、纤维素分解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60×10~6,0.66×10~4,7.84×10~5,0.55×10~5 cfu/g。除多酚氧化酶在盐碱裸地中的活性最大之外,其他酶活性在围堤养鱼5 a的土壤中改良效果最明显,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0.008 mg/(g·24 h),0.153 mg/(g·24 h),2.035 mg/(g·20 min),0.399 mg/(g·72 h)。CO_2释放量在围堤养鱼8 a土壤里最大,比原碱土增加了7.41 mg/g。只有细菌与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生物性状与土壤呼吸作用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9.
植被与环境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研究重要内容,阐明气候与放牧共同作用下草原植被分异,量化解析自然与人为干扰因子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本研究以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为例,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定量研究气候、海拔、土壤及放牧因子对羊草群落分异的作用。结果表明,1)DCCA前两个排序轴集中了67.63%的信息量,第1排序轴反映了放牧和水热因子的作用,第2排序轴为土壤养分的影响;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羊密度对植被分异的总影响最大,其次为气候因子;3)气候、海拔和放牧因子对植被分异也有间接作用,主要途径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本研究明晰了放牧与气候是主导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群落分异的关键因子,深入揭示了气候因子在局地尺度所发挥的作用。在草地管理实践中,结合气候特征制定具体措施,有助于促进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960.
2015年5月14—15日,内蒙古自治区某淡水湖出现大量黑颈??死亡。5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黑颈??的死亡原因,评估该事件对当地家禽养殖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件中的黑颈??死亡率约为46.2%,未发现有其他鸟类和家禽死亡;该淡水湖周围5 km范围内的其它地点未有禽类死亡,对该范围内的活野鸟和家禽进行抽样检测,未检出禽流感病原,但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送检的死亡野鸟病料样品中均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且检测发现该区域内家禽的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在野鸟向家禽传播疫病的7个风险因素中,家禽养殖方式、家禽免疫状况的风险程度较高。调查认为,本次黑颈??死亡事件是由其自身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暴发所引起的,该区域内家禽发生疫情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