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林业   299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201篇
  426篇
综合类   2103篇
农作物   336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669篇
园艺   328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报道了海南岛兰科一新记录属--叠鞘兰属,即齿爪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poilanei(Gagnep.)Seidenf.et.A.N.Rao,并提供简扼的描述、照片及分布图.  相似文献   
52.
腐殖酸对烤烟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腐殖酸对烤烟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腐殖酸比较,施用腐殖酸可以显著提高烤烟的钾、磷、铁、锌、中性香味物质含量以及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降低烤烟的下等烟比例。不施腐殖酸和施用腐殖酸的烟叶的总氮、烟碱、还原糖、钙、镁、硼、铜、锰的含量以及中等烟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3.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有效实施,导致黄土高原植被迅速恢复,势必会引起植物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为探究植被恢复年限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潜在影响,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选择6个不同退耕年限(5,12,20,27,37,46年)的撂荒地和1个坡耕地,进行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 cm)根—土复合体原位剪切试验,同时测定根系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0—50 cm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均值呈"S"形增大趋势(51.80~124.01 J/m~2),与坡耕地相比,抗剪强度依次增加2.5%,54.6%,48.7%,86.5%,139.4%和129.3%。除坡耕地外,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系密度明显减少,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逐渐下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呈对数正相关关系,与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效根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根质量密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评估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功能、揭示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退耕年限变化的动力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耕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不仅是土壤质量的重要表征,还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库,而基于环境变量建立的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是当前提高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精度的方法,但不同组合环境变量对RF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本文以福建闽东南复杂地貌区为例,以两种环境变量组合(遥感变量+气候因子和遥感变量+气候因子+土壤属性)为输入数据集,利用RF算法对耕地表层SOC含量进行模拟预测和精度对比,并与普通克里格(OrdinaryKriging,OK)插值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全部环境变量构建的RF模型表现最佳,其模型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相较于未加入土壤属性的模型有显著提高(r提高7.95%,为0.95,RMSE下降45.13%),且对SOC空间分异信息的捕获更精确,OK模型总体预测精度最弱。利用最优模型反演得到的研究区耕地SOC含量为14.70±2.95 g·kg~(–1),东部沿海低于西部内陆。变量贡献率分析显示,除了与土壤碳紧密相关的水解性氮(N),遥感变量中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cs,DEM)也是影响闽东南地区SOC预测精度的重要变量,因此,遥感变量、气候因子和土壤属性共同驱动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作为闽东南复杂地貌区耕地有机碳含量空间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以新疆2005年4-8月土壤墒情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季内NDVI变化、不同层次土壤相对湿度与地表亮温日较差的相关分析,构建了土壤相对湿度回归模型。所有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F检验。分析得出:新疆5月下旬以前利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墒情精度在81%以上,6月上旬-8月下旬单纯使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墒情精度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6.
相对SPAD值用于不同品种夏玉米氮肥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不同玉米品种及关键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和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对氮肥用量、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各关键生育期的SPAD值开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210 kg /hm2后不再显著增加;郑单958和冀农一号大喇叭口期的相对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其平台相对SPAD值分别为0.976和0.981;两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间的绝对SPAD值差异显著,利用相对SPAD值可消除品种和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玉米关键生育期追肥量和总施氮量均随预设相对SPAD阈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能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降低氮肥用量、田间氮素表观损失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保持玉米高产高效的适宜相对SPAD阈值为0.95~0.98,此阈值管理下,郑单958和冀农一号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没有降低,而氮肥用量降低了42%,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6、20.0个百分点和6.0、6.5 kg/kg。  相似文献   
57.
松辽平原盐碱土含盐量的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ster遥感影像前9个波段的相关系数、标准差和诊断指数的分析,发现Aster遥感影像1,2,3波段的土壤反射率对土壤含盐量最为敏感.利用Aster遥感影像1,2,3波段作为自变量,盐碱土含盐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反射率数据与土壤含盐量数据之间的统计模型,利用决策树分类将地物分成5类,反演得到研究区盐碱土含盐量的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基于统计模型的遥感反演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研究3~4年生柠条、沙柳、沙地柏和白沙蒿的单根(根径为0.3~3 mm)在两个生长时期内瞬时大风作用下的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初期(5月初)和旺盛生长期(8月中旬),4种植物根系的单根抗拉力与直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均表现为柠条>沙柳>沙地柏>白沙蒿;沙柳、沙地柏、白沙蒿在生长季初期的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大于旺盛生长期,柠条反之.  相似文献   
59.
不同水分下腐殖酸对杨树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腐殖酸对杨树生理生化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使用量的增加,配施腐殖酸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杨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根系活力以常规水分处理的最高。相同水份条件下,配施腐殖酸提高了叶片和根系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含量,但对玉米素(ZT)影响小。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可降低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脱落酸(ABA)含量;在常规和高水分条件下,腐殖酸的施用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了ABA含量。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对杨树根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在常规和高水分条件下,配施腐殖酸显著提高了杨树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并显著提高了杨树氮、磷、钾养分含量,高水下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60.
钾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收获期马铃薯全株及块茎干物质产量;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含量与吸收累积量.钾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使块茎硒素含量达0.148 mg·kg-1的富硒水平,对块茎硒素的富集有正交互效应,使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达17.8%,比单施硒肥提高1.5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7.1%,提高2.7个百分点.覆膜对马铃薯全株、块茎硒含量及全株硒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块茎硒素累积量.覆膜硒肥配合,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20.0%,提高2.2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10.1%,提高3.1个百分点.覆膜可显著促进硒素在体内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收获期,覆膜硒素运转率53%,提高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