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林业   348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37篇
  270篇
综合类   1624篇
农作物   235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505篇
园艺   236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张惠芝  舒少华  王沫  陈泉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1-2672,2675
选用5种药剂对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苗期黑斑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其对茅苍术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茅苍术田间地上部分的死苗率及其地下根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齐苗后每7 d喷施1次500 g/L的异菌脲SC 1 000倍稀释液,连续3次,对茅苍术黑斑病的大田防治效果最好,可达80.65%,地上部分死苗率最低,仅33.72%;70%丙森锌WP 500倍稀释液处理的茅苍术成株率为74.97%,一年生种子育苗的根茎收获量为2 635.5 kg/hm2。  相似文献   
982.
FUT1基因新cSNPs的鉴别及其对仔猪抗大肠杆菌F18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影响中国地方猪种仔猪抗水肿与腹泻病的关键基因位点。【方法】采用比较测序法对位置候选基因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进行cSNPs搜寻、鉴别,使用PCR-SSCP在10个中、西方猪种共计539个样本中开展SNPs遗传多态性检测;采用小肠上皮细胞体外显微黏附实验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的479个F2代个体中开展大肠杆菌F18ab黏附表型测定;使用SAS软件包分析SNPs基因型与黏附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FUT1基因中鉴别到两个新的cSNPs位点(M229C/T和M714T/C),其中M714T/C为同义突变,M229C/T引起亮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FUT1 M229C/T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地方猪群与西方商业猪群间差异显著而在中国地方猪群间差异不显著;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群体中,进一步对FUT1 M229C/T位点分析其与黏附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UT1 M229C/T基因型与黏附表型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FUT1 M229C/T位点可能是决定中国地方猪水肿与腹泻病的变异位点,该位点在中国地方猪抗水肿与腹泻病选育中具有重要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究黔中喀斯特地区次生林林分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10月)、冬(1月)、春(4月)和夏(7月)季对黔中喀斯特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进行野外采样,测定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其计量比C/N、C/P和N/P.[结果]黔中喀斯特地区次生林3种林分土壤中的C、N、P含量及C/N、C/P和N/P的总平均值分别为47.98 g/kg、1.71 g/kg、0.77 g/kg、29.50、68.93和2.34,3种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N、P含量及C/N、C/P和N/P总平均值分别为461.66 g/kg、13.75 g/kg、1.76 g/kg、38.75、387.70和9.57,反映出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N和P含量较高.3种林分土壤中的C、N和P含量均在春季最低,N和P含量最高值出现于秋季,C含量最高值出现于夏季;除针叶林的N/P最低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余林分C/N、C/P和N/P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秋季.3种林分优势树种叶片的C和N含量呈冬季低夏季高的变化趋势,P含量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季节在3个林分中各异,C/N、C/P和N/P在春、夏季最高,在秋、冬季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优势树种叶片C含量、C/P、N/P与土壤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叶片N/P与土壤C/P及二者的C/P和N/P间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季节变化对喀斯特地区次生林林分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一定程度影响,对林分优势树种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明显,且呈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变化趋势;该地区次生林植被生长主要受N限制,可将N/P作为判断植物N和P营养元素受限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4.
Cry toxins produced by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are effective biological insecticides against certain insect species. However,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s of the evolved resistance of insects to Cry toxin owing to decreased binding of toxins to target sites in the brush border membranes of the larva midgut. The Cry toxins with different binding sites in the larval midgut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combination to deploy in delaying resistance evolution. Bioassa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xicity of different Cry toxins ranked differently for each species. The toxicity ranking was Cry1Ac>Cry1Ab>Cry2Ab for Helicoverpa armigera, Cry1B>Cry1C>Cry2Ab for Spodoptera exigua, and Cry2Ab>Cry1B> Cry1C for S. litura. Only Cry2Ab was toxic to Agrotis ipsilon. Bind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125I-Cry1Ab, 125I-Cry1Ac, 125I-Cry1B, 125I-Cry1C, 125I-Cry2Ab and the brush border membranes vesicles (BBMV) from H. armigera, S. exigua, S. litura and A. ipsilon. The binding of Cry1Ab and Cry1Ac was shown to be saturable by incubating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H. armigera BBMV (Kd =(45.00±2.01) nmol L-1 and (12.80±0.18) nmol L-1, respectively; Bmax =(54.95±1.79) ng and (55.44±0.91) ng, separately). The binding of Cry1B was shown to be saturable by incubating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 exigua BBMV (Kd =(23.26±1.66) nmol L-1; Bmax =(65.37±1.87) ng). The binding of 125I-Cry toxins was shown to be non-saturable by incubating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 litura and A. ipsilon BBMV. In contrast, Cry1B and Cry1C showed some combination with the BBMV of S. litura,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Cry2Ab could bind to the BBMV of A. ipsilon.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 future strategy could be devised for the focused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cry genes in transgenic crops to control target pests, widen the spectrum of insecticide effectiveness and postpone insect resistanc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985.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50-385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是CK的2.5 倍,6%和3%生物炭处理是CK的3.3和3.1倍,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为CK土壤的3.32—10.23倍,放线菌数量为CK土壤的1.2—1.97倍,真菌数量为CK土壤的3.24—5.26倍,根际放线菌数量在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最高,根际真菌数量则在3%生物炭处理后最高。【结论】增加土壤炭可以增加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6.
为摸清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收集近4年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分析归纳蔬菜中农药残留基本数据,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防治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农药管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伤害。2009—2012年从市场、基地随机抽取2 562份各类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气相色谱法进行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共36种农药残留检测;依据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2 562份蔬菜样品检出农药超标的蔬菜有187份,超标率为7.3%;检出违规使用的农药涉及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共24种农药,检出234项次;多种农药残留的样品有25份,占检出样品的13.37%,占调查样品的0.98%。4年来蔬菜农药残留总体呈下降趋势;检测样本存在非法使用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多种农药混合使用现象,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987.
以湖南省170个五星级休闲农庄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核密度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的休闲农业分为农渔家乐、康体养生、特色农庄、休闲农业园、农业科技五大类,整体趋于集聚状态;康体养生的集中率最高,其次是农渔家乐、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园接近均匀分布状态,特色农庄的分布最为稀疏;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988.
[目的]研究贵州省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基于Erdas9.2和Arc GIS9.3的软件平台,对2005和2014年罗甸县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时空变化图谱分析。[结果]2005~2014年石漠化等级变化很大,其增长最多的是轻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264.38 km2,占总面积的8.80%,主要来源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其次为中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89.04km2,占总面积的2.96%,主要来源于轻度石漠化;石漠化等级图谱单元减少最多的是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类型属于最不稳定的等级类型。[结论]2005~2014年罗甸县石漠化等级由轻度石漠化逐渐向强度石漠化演变,石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89.
杜铮  万勇  舒虹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45-3348
根据湖北地区的种植农艺要求,对马铃著起垄播种机开沟器、排肥器、播种装置、开沟起垄装置等主要部件进行了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3D软件绘图设计工作.为样机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保证样机能顺利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990.
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测定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DNA含量(C值).结果表明,多疣壁虎的C值为2.928 Pg·C-1,计算其基因组大小约为2.86×109bp,雌性和雄性壁虎的C值分别为2.934 Pg和2.923 Pg.数据统计经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问无显著差异.相同方法测定了另外两种爬行动物北草晰(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和原尾壁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的C值,分别是(2.10±0.03)Pg·C-1和(2.04 ±0.03)Pg·C-1.并计算其基因组大小,北草晰为2.054×109bp,原尾壁虎为1.995×109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