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林业   428篇
农学   351篇
基础科学   340篇
  747篇
综合类   3800篇
农作物   495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1397篇
园艺   705篇
植物保护   39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填补我国在伏马毒素基体标准物质的空白,本试验研制了以玉米粉为基体的伏马毒素FB1标准物质,玉米样品经过筛、加标、冷冻干燥、磨粉、混匀、密封分装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验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幵联合多家实验室对玉米粉中伏马毒素FB1含量定值,同时分析样品的不确定度。样品均匀性经斱差分析法表明F值为1.42,小于临界值F_(0.05),且伏马毒素FB1含量在觃定时间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均匀性与稳定性均符合标准物质的要求。样品定值为1475.56μg kg~(–1),不确定度为169.98μg kg~(–1)。该标准物质可替代进口标准物质,用于伏马毒素检测过程中的仪器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操作人员的水平考核等。  相似文献   
122.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copB表达水平与CuSO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3.
124.
【目的】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是肉鸡常见的一种骨骼性疾病,研究重组GSTA3蛋白对福美双诱导的TD肉鸡软骨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AG-3表达的影响,为治疗T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20羽1周龄肉雏鸡随机分为6组(编号为A、B、C、D、E、F组)。A、B、C组为基础日粮对照组,D、E、F组为添加福美双日粮诱导TD组。试验饲喂福美双2 d诱发TD,在添加福美双第1、3、5、7天,腿部肌肉注射重组鸡GSTA3蛋白和磷酸盐缓冲液,A组与D组注射(100 μg·kg -1)磷酸盐缓冲液;B组与E组注射低剂量(100 μg·kg -1)GSTA3;C组与F组注射高剂量(200 μg·kg -1)GSTA3。试验历时23 d。添加福美双后1、2、4、6、10和15 d采集胫骨生长板。通过Real-time qPCR检测BAG-3基因的mRNA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来检测BAG-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TD损伤修复期内,相比较于基础日粮对照组,福美双对照组肉鸡胫骨生长板中BAG-3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都显著上调(P<0.05);相比较于福美双对照组,E和F组在第2、4、10、15天都有显著差异,且在第10和15天显著低于福美双对照组(P<0.05),表明与D组相比恢复较快。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AG-3蛋白在肉鸡胫骨软骨细胞的增殖区和前肥大区无表达,只在肥大区细胞质中表达;福美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AG-3蛋白表达增加;福美双高低剂量组与未注射蛋白的福美双组相比,重组GSTA3增加了肥大区的蛋白表达水平(第10和15天)。【结论】在福美双诱导肉鸡发生TD的过程中,GSTA3重组蛋白能够通过调控BAG-3表达参与凋亡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在TD损伤修复期,注射GSTA3后使抗凋亡基因BAG-3蛋白表达增强,从而可参与细胞凋亡来缓解TD损伤,使得肉鸡TD生长板功能较快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5.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6.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对油茶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设置对照(B0CK)、氮肥(N,0.13 g N·kg~(-1))、磷肥(P,0.065 g P·kg~(-1))、氮磷肥(NP,0.13 g N·kg~(-1)+0.065 g P·kg~(-1))、低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1,每盆13.65 g炭+1.35 g聚丙烯酰胺)、高复合保水材料(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B2,每盆27.30 g炭+2.70 g聚丙烯酰胺)、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N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N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P(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P(PB2)、低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1)、高复合保水材料和NP(NPB2),共12个处理,进行不同施肥和保水措施下土壤N_2O排放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N、P添加均显著增加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NP添加与对照无差异。施加复合保水材料抑制土壤N_2O的排放,随着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_2O的排放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B1和B2处理N_2O减排50%以上。N添加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B1、NB2的N_2O累积排放显著降低。P与复合保水材料无交互作用。N、P和复合保水材料对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作用,在NP同施时,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保水材料NPB1、NPB2的N_2O累积排放分别降低了1.18%、30.69%。因此,高复合保水材料类型的施肥措施对减少油茶土壤N_2O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8.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时代的要求下近代大学从单一走向多元,表现在大学的职能、课程、学生身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与民族国家兴起相联系的过程;是世俗化的过程;是相互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9.
对亚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麻根系的还原强度以枞形期至现蕾期最高,以后逐渐递减,其中上段根递减最快,其次为中段根,下段根比较平稳。在枞形期和快速生长期,上段和中段根的还原强度分别比下段根高出37.78%~84.6%和20.40%~45.39%,进入成铃期,三段根的还原强度几乎无差异。还原强度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根系干重的增长符合Log istic生长方程,根系干重与平均增长速率、渐增期增长速率、快增期增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增长期长短关系不显著,根系干重与单株果实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0.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 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 kg/hm2,1461.0kg/hm2和1 648.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94.5 kg/hm2和K2O 60.0 kg/hm2)最高,产值可达2 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