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66篇
  152篇
综合类   979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328篇
园艺   15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2.
正雀麦花叶病毒(brome mosaic virus,BMV)为正义单链RNA病毒。BMV寄主范围广泛,在波兰等地均有发现(Trzmiel et al.,2015),大多危害禾本科、豆科、茄科等植物,感病植株常表现出褪绿、轻微花叶症状。因此,为减轻BMV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丰富BMV的检测方式,本研究拟构建B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BMV的外壳蛋白,制备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抗血清,以期用于BMV的有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微灌方式下水分调控对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翠玉"猕猴桃为研究试材。【方法】采用小管出流(X)、微喷灌(P)和滴灌(D)3种灌溉方式在猕猴桃全生育期实施85%灌水量的轻度亏水(LD)、70%灌水量的中度亏水(MD1)、55%灌水量的偏重度亏水(MD2)和40%灌水量的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00%灌水量的对照组(CK),研究了猕猴桃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速率(CE)、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产量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ET)在不同水分亏缺下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D-MD1处理的日均WUEi及CE分别提高了8.5%和2.7%。P-MD1处理的日均Pn与CE较CK分别提高了10.7%和10.4%,X-MD1处理的日均Ci、Pn、CE较CK分别提高了10.9%、12.2%和11.4%。D、P和X三个处理的WUEET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D、P和X的产量随着水分的亏缺程度的加大而下降,而滴灌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D-MD1、P-MD1、X-MD1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4%、1.6%、2.3%,重度亏水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余水分处理,且其他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MD1处理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可以节约灌水同时提高WUEET,重度亏水与偏中度亏水间在WUEET无显著性差异,同时X-MD1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X-MD1处理是"翠玉"猕猴桃较为合适的灌溉水分亏缺模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 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中国橡胶树种植区台风灾害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台风灾害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橡胶树种植和橡胶产业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因此开展橡胶树种植区台风灾害危险性区划将能有效提高天然橡胶产业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根据西太平洋台风路径数据集和中国橡胶树种植分布,利用 ArcGIS 软件提取了中国橡胶主产区内台风路径、频次、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信息,通过建立橡胶树台风灾害综合危险指数模型,得到中国橡胶树种植区内台风灾害危险性分布图。【结果】中国橡胶树种植台风灾害高危险区分布在海南三亚、陵水、万宁、文昌,广东徐闻、电白、湛江等地,台风灾害综合危险指数为(27,48];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广东阳江、茂名,福建诏安等地,台风灾害综合危险指数为(12,27];较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西部,广东信宜、廉江,广西北海、玉林、陆川,福建云霄、长泰等地,台风灾害综合危险指数为(4,12];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台风灾害综合危险指数为[1,4]。【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橡胶树种植区台风灾害防御和橡胶树合理种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7.
壳聚糖包膜缓释钾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壳聚糖和KC l为主要原料制备壳聚糖包膜KC l的微球,测定了微球在25℃水中浸泡后K+的释放速率,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浸泡前后微球表面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对K+的包埋率达到97.08%;K+释放量增量表现为,1-4 d快速上升,5-59 d稳定上升,60 d后开始减缓。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球浸泡前表面膜结构密实;浸泡73 d后微球表面膜形成大量突起、均匀的小孔。24和28 d包膜微球在水中的释放量均符合缓释肥料标准。  相似文献   
38.
草莓采后病原菌分离及天然物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玉溪市所产草莓为材料,研究草莓在贮藏中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目的在于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通过试验,分离、鉴定出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草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 ex Gray 4种病原真菌,找到了对4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并确定了最低抑制浓度(MIC)。  相似文献   
39.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侵蚀产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因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建筑窑洞和塌窑而引发的土壤侵蚀问题,对窑洞的侵蚀产沙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产沙主要来自建窑和塌窑时,产沙堆积空间主要位于窑洞院子前缘斜坡和坍塌窑洞的洞口坡地上;认为建窑和塌窑的土壤流失系数是不同的,并分别测算了各自的流失系数。  相似文献   
4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桉树育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桉树育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表现: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天然林采伐策略的制定;种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无性系指纹、商业注册与鉴定;杂种鉴定;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选配杂交亲本;种子园基因流的监测;病原菌的早期检测与预报;转基因品种的培育。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将大大推动我国的桉树育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