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15篇 |
免费 | 680篇 |
国内免费 | 8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5篇 |
农学 | 624篇 |
基础科学 | 411篇 |
902篇 | |
综合类 | 5703篇 |
农作物 | 785篇 |
水产渔业 | 380篇 |
畜牧兽医 | 1936篇 |
园艺 | 901篇 |
植物保护 | 3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491篇 |
2021年 | 504篇 |
2020年 | 510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563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574篇 |
2014年 | 560篇 |
2013年 | 720篇 |
2012年 | 972篇 |
2011年 | 1000篇 |
2010年 | 875篇 |
2009年 | 801篇 |
2008年 | 796篇 |
2007年 | 749篇 |
2006年 | 666篇 |
2005年 | 542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本研究按照牛轮状病毒(BRV)结构蛋白VP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BR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BRV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TaqMan实时荧光RT-PCR最低可检测到100个拷贝病毒RNA;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猪瘟病毒(CSFV)、牛结核杆菌(MB)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不发生交叉反应;所制作的标准曲线在102~109拷贝/μL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7;与常规的RT-PCR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可对样品中微量BRV进行准确检测,对BRV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采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PB2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含HisTAG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经序列验证正确后,转化BL21大肠杆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靶蛋白经Ni+柱纯化后与弗氏免疫佐剂混合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高效价的抗PB2的抗血清。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制备的抗血清可与PB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将PB2全长基因准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转染293T细胞表达PB2蛋白,通过IFA检测发现,抗血清与细胞表达的PB2蛋白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荧光,经激光共聚焦检测PB2亚单位只在细胞核中出现荧光,说明PB2亚单位单独表达仅限于细胞核内。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B2亚单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4.
85.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WANG Xian-dong DENG Hai-feng LI Hai JIN Wei-xing ZHANG Hao MA Yu-hui CHEN Yong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5):1137-1144
In this paper, thirty Yili mares aged 11 to 12 years with weighing 410 kg ± 30 kg, parity of 4 to 5 in third lactation month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each group with five repeats.Two factors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rotational combination design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different dietary CP and DE to mares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foals.Daily DE and CP feeding levels of the 6 groups were 92 MJ/d and 1.20 kg/d, 125 MJ/d and 1.20 kg/d, 92 MJ/d and 1.55 kg/d, 107 MJ/d and 1.35 kg/d, 125 MJ/d and 1.44 kg/d, 115 MJ/d and 1.55 kg/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dy weight, body height, chest circumference and cannon circumference of foals of four and five months were not significant affected by maternal protein and energy intake (P>0.05).As compared with ration contained high DE (125 MJ/d) and low CP (1.20 kg/d), feeding with ration contained moderate DE (107 MJ/d) and CP (1.35 kg/d) improved body length of foals of four and five months significantly (P<0.05).From the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otal protein, albumin, triglycerid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ll groups (P>0.05).Mares fed with ration contained moderate DE (107 MJ/d) and CP (1.35 kg/d) obviously improved th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uric acid level.In summary, Yili mares during lactation late stage fed with 1.35 kg/d CP and 107 MJ/d DE daily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body length development of foals, and foals nitrogen metabolism was altered by maternal dietary nutrition through increasing bloo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带有D.flagrans菌丝的琼脂块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氮比及不同pH值(4.0~8.5)的CMA固体培养基中,在不同温度下(10℃~45℃)进行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并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D.flagrans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6.5~7.0,其中以pH 7.0中生长最快;最适温度为35℃;最适碳氮比范围为5∶1~10∶1,其中在碳氮比为5∶1时,生长率最高。菌丝呈辐射状生长,纵横交错,无色,分隔,生长后期有缠绕圈和厚壁孢子的形成。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flagrans的生长特性及捕食作用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89.
将420只1日龄艾维菌健雏,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以含铜量11mg/kg的基础日粮和含铜量分别为100、200、300、400、500和600mg/kg的6种高铜日粮6周,研究高铜对雏鸡的病理损害。结果显示,日粮含铜100和200mg/kg对雏鸡有促生长作用。日粮铜水平达300mg/kg以上时,对雏鸡器官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呈黄褐色;肝呈浅黄色或深褐色,肝细胞脂肪变性;消化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免疫器官和肾、心脏、胰腺、大脑等器官的实质细胞肿胀;淋巴免疫器官体积缩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内见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高电子密度的沉积物;凋亡的淋巴细胞染色质呈花瓣样、半月形或环形,聚集在核膜下。表明,肝、消化道和免疫器官是高铜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