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206篇
  188篇
综合类   1594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955篇
园艺   42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理解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季节动态及其再吸收机制。【方法】以福建三明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中N、P、K、Ca、Mg等5种大量养分元素含量,分析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结果】①格氏栲和杉木成熟叶片中养分元素季节动态基本一致,N、Mg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生长旺季最低,而P含量为旺季最高,Ca含量均为冬季最低,K含量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总体来看元素含量顺序为:NKMgCaP。②格氏栲和杉木叶片中N、P、K、Mg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收,其中杉木叶片的养分回收率更高,不同养分元素再吸收率大小排序为:RE_KRE_PRE_NRE_(Mg),不同季节间养分再吸收率差异不显著。③格氏栲和杉木衰老叶片养分含量与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说明养分转移度越高,养分再吸收率越大。【结论】杉木更能适应相对贫瘠的环境,格氏栲和杉木叶片养分再吸收率无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72.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73.
网络环境下生物信息资源的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如何通过互联网检索各种生物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为生物科学的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74.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长林53品系油茶,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芸苔素内酯(BRs),研究植物激素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AA是影响产量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因子,GA是影响叶片钾含量的关键因子,IAA与GA交互作用是影响籽出仁率和仁出油率的关键因子,影响花提前开放的关键因子是GA和CTK互作,IAA、GA和CTK互作是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关键因子,IAA和BRs是影响叶片磷的关键因子,CTK和BRs互作是影响叶片含氮关键因子;②在5月和10月喷施10 mg/L IAA、10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长林53号油茶最早开花;5月和9月喷施10 mg/L IAA、0.1 mg/L GA、0.1 mg/L CTK和0.001mg/L BRs,叶片SPAD值最高;5月和9月喷施0.1 mg/L IAA、0.1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5月和10月喷施1 mg/L IAA、1 mg/L GA、10 mg/L CTK和0.0...  相似文献   
75.
为解决作业车间提前/拖期调度问题,提出一个以最小惩罚为目标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双染色体矩阵编码方式,利用部分映射交叉重排算子对父代个体进行交叉操作,提供了一种可以保留较高适应度个体的记忆功能,并利用爬山算法对记忆库进行更新,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及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的搜索效率更高,收敛性能更好,求解的调度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76.
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省阳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的顺序为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pH,插值误差随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系数增大而增加。(2)插值精度随着插值样点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土壤养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采样密度相同时,土壤养分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值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是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有机质>pH值。(3)对阳西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进行评价时,土壤pH值和全氮采样时应以30~6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采样时应以20~3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采样时应最大以2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  相似文献   
77.
哺乳动物被毛形态特征的显微结构研究可以为动物种属鉴定及识别提供依据。试验对加利福尼亚兔(Lepus californ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及草兔(Lepus capensis)的毛纤维横切图和它们不同部位的直针毛髓质指数的研究表明,草兔毛纤维横切图异常特殊,可将其与加利福尼亚兔及家兔进行区分,加利福尼亚兔与家兔的毛纤维横切图相似,不能进行二者的区别鉴定;但加利福尼亚兔与家兔在髓质指数区间上的分布有所区别,依次为47.5%~71.7%和72.8%~91.1%,此指标可以将二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选取3大类10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108个县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河南县域经济水平分为3种类型:一是工业主导型,二是农业主导型,三是贫困县市型.通过对各类型县市发展状况分析,提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诊断的方法,分析了波包传播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亚夏季风表现出年代际强弱变化的同时,波包的传播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波包在低层传播比较明显,越往高层越微弱;以850hPa研究层为对象,在20°N~50°N、70°E~120°E区域里,波包大值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80°s传到赤道,强季风年代,波包大值由北太平洋中部传向东北太平洋北部,在弱季风年代,由东北太平洋北部传向北太平洋中部。在30°S~25。N、100°E~160°E区域里,波包大值在90年代由90°S传到30°S,从东太平洋传向西太平洋。在25。S~40°N、0°~60°E区域内.波包大值从大西洋传到太平洋中部,又从东太平洋传到太平洋中部。  相似文献   
80.
缓释肥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穗粒数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8.36%。侧条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侧条施肥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在39.1~67.8之间,显著高于FP处理的23.7。FP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高达174.2 kg·hm-2,侧条施肥各处理表观损失量在23.2~61.9 kg·hm-2之间。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