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篇 |
农学 | 45篇 |
基础科学 | 92篇 |
55篇 | |
综合类 | 427篇 |
农作物 | 58篇 |
水产渔业 | 36篇 |
畜牧兽医 | 208篇 |
园艺 | 79篇 |
植物保护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针对目前被动机械臂自由度低、工作空间小、易与工作人员发生干涉等问题,设计了应用于丝传动被动蛇形臂的钢丝锁紧装置。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功能执行机构,升降机构采用笔式推杆为整个功能执行机构提供上下移动的自由度。功能执行机构通过钢丝锁紧模块实现钢丝的锁紧,通过丝杆步进电机、丝杆螺母和圆形压盘的组合实现钢丝的放松。利用SolidWorks2018软件建立了整个装置的三维模型,以检验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对作为装置核心的钢丝锁紧模块,进行了四级力放大机构的设计及计算。设计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设计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较大的力放大系数使锁紧力更大,蛇形臂具有更大的负载能力,能够在末端安装多种设备。 相似文献
73.
针对双轴货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存在的低频周期性异常振动的问题,基于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驾驶室座椅与货箱中心处在轮胎径向跳动激励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特性。采用正弦扫频激励模拟轮胎径向跳动输入,以座椅处加权加速度均方值与货箱中心处加速度均方值为平顺性评价指标,以装载能力、装配工艺条件与基本振动特性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悬架系统参数优化模型。最后,对双轴货车实例进行了悬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m-2和8 227.3 kg 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 495.3 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 799.6 kg hm-2和2 711.8 kg hm-2;黄泥田最低,为1 852.9 kg 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 kg 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 kg 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相似文献
75.
利用品质性状的回交选择导入系挖掘水稻抗纹枯病QTL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优质、抗纹枯病的高秆供体Tarom Molaii和Binam导入半矮秆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品质性状回交选择构建的4个导入系群体IR64/Tarom Molaii、特青/Tarom Molaii、IR64/Binam和特青/Binam,定位了影响水稻抗纹枯病病级(disease scale, DS)、相对病斑高度(relative lesion height, RH)和株高(plant height, PH)的QTL。结果表明,4个导入系群体的DS与RH高度相关,两者与PH呈显著负相关。导入系后代各性状均呈现超亲分离,出现抗性明显优于双亲的抗病个体,其中40%左右属半矮秆抗病类型。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在这4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10、8、8和6个影响3个性状的QTL,多数基因座上降低DS和RH即增强抗病性同时增加株高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两个供体。未在同一供体两个不同背景下检测到影响3个性状的相同QTL,表明抗纹枯病QTL表达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PH与DS及PH与RH被定位在同一个显著标记位点的QTL数分别占两个性状QTL总数的38%和52%,表明水稻纹枯病抗性与株高关系密切,两者存在许多连锁位点。与以往相同群体品质性状QTL的定位结果相比,发现品质性状QTL与抗纹枯病QTL大多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彼此独立遗传。对利用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定位非目标性状QTL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育种应用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对非目标性状QTL发掘及育种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6.
蓉3A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金23B为母本,自育保持系蓉18B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后代经过选择优良单株与蓉18A测交、多次回交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穗大、配合力好、米质优、抗稻瘟病性强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已育成的蓉3优918、蓉3优533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蓉3优304、蓉3优907等2个杂交稻组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概述了蓉3A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蓉3A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7.
78.
冬种黑麦草对6种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晚稻不同器官重金属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冬季种植黑麦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晚稻不同器官重金属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可为水稻质量安全生产和产地安全适宜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7年定位试验为基础, 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冬季种植黑麦草对6种不同水稻土耕层土壤重金属Cd、Pd、Hg和As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晚稻不同器官重金属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 灰泥田土壤Cd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黄泥田土壤Pd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土壤Hg含量以红黄泥田最高, 达0.029 mg kg-1, 与其他土壤类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土壤As的含量以黄泥田最高, 为29.5 mg kg-1, 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6种不同土壤类型晚稻植株Cd、Pb、As含量均为根>茎叶>糙米。在晚稻植株根系、茎叶和糙米的Cd含量以红黄泥田最高,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植株根系Pb、As含量以黄泥田最高, 分别为33.0 mg kg-1和119.5 mg kg-1,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 河沙泥水稻植株茎叶的Hg、A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说明黄泥田种植水稻有利于降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 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9.
超高产栽培杂交中籼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 t 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 t 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 d) 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比率高,为60.0%~66.5%;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分别为13.5~15.0、15.0~16.0和25.0~28.0 t hm-2;分蘖盛期对氮(N)、磷(P)、钾(K)吸收利用优势不明显,而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对N、P、K 吸收利用高而且积累速度快。此外,具有穗数多(有效穗数介于250×104 ~290×104 穗 hm-2)、结实率高(88.2%~92.3%)、千粒重大(29.0~31.0 g)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侧流道泵或侧通道泵(side channel pump)是一种介于容积式泵和离心泵之间的径向式叶片泵,由叶轮一侧有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侧流道而得名,通常具有超低比转数特性和自吸能力,其体积小,流量低,但是扬程却很高.与普通离心泵相比,侧流道泵作为一种新型泵,更适用于极端条件下气液两相流体和接近临界状态流体的输送.首先介绍了侧流道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简要阐述了流体在侧流道泵内的运动轨迹.同时,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侧流道泵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侧流道泵的研究现状.最后根据前面所述的研究成果,展望了侧流道泵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优化设计可提高侧流道泵的性能,完善侧流道泵理论模型,利用先进的内部流动测试手段,例如PIV,LDA等,分析测量侧流道泵内部流动规律和旋涡演变机理,设计开发多功能侧流道泵是今后侧流道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