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8篇 | |
综合类 | 113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59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试验采用两种饮用水处理剂处理犊牛饮用水,研究其对犊牛饮用水细菌学指标、饮用水量、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对照组直接饮用地下水,试验1组饮用复合碘伏溶液处理后的地下水,试验2组饮用聚六亚甲基双胍和过氧化氢复合物处理后的地下水.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两种饮用水处理剂的犊牛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4h内未检出,对照组2h后大肠菌群最可能数达到76448MPN/100mL;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犊牛40日龄饮用水量依次为(4.319±2.208) L/d、(4.1 14±1.886) L/d和(4.613±1.968) L/d,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犊牛出生至50日龄日增重依次为(495.60±96.02) g/d、(466.34±110.52) g/d和(522.63±106.32) g/d,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犊牛5~50日龄腹泻频率依次为(6.18±6.08)%、(5.78±3.72)%和(4.26±3.3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犊牛5~50日龄粪便指数依次为1.70±0.68、1.65±0.72和1.60±0.66,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种饮用水处理剂均能够抑制犊牛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对犊牛饮用水量、生长性能、腹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混合型)及pH为2.5、4.0、5.6的3个梯度,研究不同酸雨对刨花润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幼苗的栽培及耐酸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5(pH 2.5)、T6(pH 4.0)、T7(pH 5.6)等硝酸型酸雨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T7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T6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CK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最低。不同酸雨梯度间,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酸雨类型均能促进刨花润楠叶绿素含量的积累,酸性环境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解决设施内弱光环境导致的‘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不良问题。【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温室自然光作为对照(CK),通过红(R)、蓝(B)、红蓝2∶1(R2B1)、红蓝4∶1(R4B1)、红蓝6∶1(R6B1)的LED光照处理,结合组织学、生理指标和成花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比例红蓝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的花芽分化有显著影响。R4B1和R6B1处理能显著提高设施‘红地球’葡萄成花率,其中,R4B1处理下花芽分化速度快、成花率最高,第5节达到66%,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增加,成花基因VvFUL、VvFT、VvAG、VvAP1、VvAP2、VvSOC1和VvSPL10上调表达,而VvLFY和VvFLC下调表达。成花基因与成花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R4B1处理下的成花率与VvFUL、VvFT、VvAG和VvSPL10表达量呈正相关,成花基因VvAP1与VvFT呈正相关,与VvAP2、VvAP3呈负相关;VvFLC和VvAG呈负相关,VvFT与VvAP2、VvSOC1和VvSPL10呈正相关。成花基因网络互作... 相似文献
88.
环氟菌胺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 并对其在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评估?样品中环氟菌胺经乙腈提取, 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 气相色谱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10 mg/kg添加水平下, 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119%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在0.63%~14%之间?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环氟菌胺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2 mg/kg?环氟菌胺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半衰期为1.5~5.1 d?按推荐有效剂量132 g/hm2施药, 在30~50 d采收间隔期环氟菌胺的残留量均<0.2 mg/kg?环氟菌胺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是0.002 77 mg, 占日允许摄入量(ADI)的6.93%左右, 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 NH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ng,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 d及15.8~19.7 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022 mg/kg。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