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133篇
  467篇
综合类   965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有源负载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推导了描述其静态特性的缩减因数表达式,并对这种恒温槽的性能和应用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番茄果实采后一氧化氮处理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番茄品种‘百利’为试材, 研究了NO处理对其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O处理可推迟果实呼吸和乙烯高峰的出现, 抑制O·2 和H2O2 的累积, 保持了贮藏后期SOD、CAT、POD、APX 较高的活性以及GSH和AsA含量的较高水平, 延缓了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升高,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延缓了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3.
The role of multiple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and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MFS) transporter genes from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Botrytis cinerea in protection against natural fungitoxic compounds was studied by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phenotyping of gene-replacement mutants. The expression of 11 ABC (BcatrA–BcatrK) and three MFS genes (Bcmfs1, Bcmfs2 and Bcmfs4) was studied. All genes showed a low basal level of expression, but were differentially induced by treatment with cycloheximide and the plant defence compounds camptothecin, eugenol, psoralen, resveratrol and rishitin. The latter compounds induced expression of BcatrB at a high level. Eugenol was more toxic to BcatrB gene-replacement mutants than to the control isolates. Eugenol also caused an instantaneous increase in mycelial accumulation of the fungicide fludioxonil, a known substrate of BcatrB.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virulence between the wild-type and BcatrB gene-replacement mutants on Ocimum basilicum, a plant known to contain eugen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catrB is a transporter of lipophilic compounds, such as eugenol, but its role in virulence remain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4.
冰核细菌对仁用杏胚珠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透射电镜对两个仁用杏品种‘白玉扁’和‘一窝蜂’接种冰核细菌并低温处理后的胚珠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发现冰核细菌对胚珠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 (1) 使珠心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细胞质中存在大量泡状结构, 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完全被破坏, 呈透明状, 而且有些珠心细胞中形成同心圆状的多膜内含物; (2) 使胚囊中卵细胞的细胞核外膜膨胀, 甚至核膜局部解体, 细胞质中细胞器减少。这些变化致使胚珠发育不正常, 影响受精而导致减产或绝收。接种冰核细菌并低温处理比单纯低温处理对胚珠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重。  相似文献   
5.
稻瘟菌激发子CSB I专化性及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套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接种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细胞壁来源的糖蛋白激发子CSB I,其诱导植保素的积累在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远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研究同时表明,CSB I可专化性诱导完全非亲和性互作和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的过敏性坏死反应;表明该激发子具有小种-品种专化性。经热、胰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CSB I的活性位点为糖基部分。经pH稳定性检测,CSB I在酸性及相对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强碱性条件下,激发子活性下降较多,甚至完全丧失。对CSB I诱导活性的有效浓度测定表明,激发子诱导水稻叶片酶活性升高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0.70 nmol/L。  相似文献   
6.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程尚未被作为毒理学问题研究,但许多边缘科学的大量科学事实和现象说明它们实际上属于毒理学问题,应属于'宏观毒理学’范畴。文章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现象的7个方面进行了毒理学本质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的研究将大幅度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并将促进农药剂型和高性能助剂乃至新型合理化农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型工程分析软件MSC.Marc,设计了模拟Fi机架轧制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研究得到的1235铝合金高温本构方程,模拟出非对称性扰动下,热轧铝合金板带跑偏状态;研究了板带在来料厚度分布横向非对称、辊缝形状横向非对称及来料不对中扰动下,轧制力、板带运动轨迹等轧制参数的横向非对称性;探讨了板带跑偏与轧制力、压下率等轧制参数的横向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扰动下板带的跑偏方向与两侧轧制力差的关系并不一致,不能根据轧制力差判断板带的跑偏方向;压下率差与跑偏方向具有一致性,板带由压下率大的一边向压下率小的一边跑偏,这一规律为无法明确扰动的板带纠偏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筛选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瘟强毒株GMH881和兔巴氏杆菌C51-17株,研制出了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铝胶灭活苗,对疫苗进行了免疫剂量、免疫产生期、兔出血症抗体测定、免疫保护期、保存期等试验;确定出二联铝胶苗免疫剂量1.0 mL;二联铝胶苗在免疫后7 d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二联苗免疫后10~14 d对兔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75%以上;二联铝胶苗的兔病毒出血症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二联铝胶苗免疫家兔后7 d,HI抗体均可达25.0,15 d明显上升,二联苗HI效价60~90 d达到最高峰,最高可达210,二联苗在120~180 d仍可维持在27.0~29.5水平。二联铝胶苗分别在免疫后4个月、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均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2个MLD的兔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70%以上,二联铝胶苗4~8℃条件下保护期暂定为1年,25℃条件下暂定为半年。  相似文献   
9.
李建立 《中国乳业》2021,(12):122-128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营养物质,包括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乳过氧化物酶、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传统工艺生产的酸奶经过高温杀菌,活性营养物质几乎完全损失。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本文推出一种新的酸奶生产工艺,生产出的酸奶可保留大部分活性营养物质。首先将牛奶的乳脂进行分离,乳脂部分进行125 ℃、5 s杀菌,脱脂牛奶部分进行75 ℃、15 s杀菌,将两部分料液混合后加入菌种发酵至酸度75~85°T,破乳后冷却后熟8 h以上。经测定,新工艺酸奶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含量分别为966 mg/L、1 963 mg/L、23.4 mg/L、102 mg/L、1 025 U/L,远高于传统工艺酸奶的68 mg/L、200 mg/L、0.7 mg/L、14 mg/L、0 U/L。通过对比新工艺与传统工艺酸奶保质期内的活菌数、黏度、酸度和口感,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果蔬籽油是由果蔬籽经压榨或萃取工艺制得的植物油脂。果蔬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果蔬籽油抗氧化、抗癌、调节血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果蔬籽油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果蔬籽油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