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籼稻种质资源外观和加工品质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份籼稻变异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在2个环境下考察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表型,利用404K高密度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外观与加工品质性状的重要位点。结果表明,粒型和籼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垩白性状降低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除粒型外,籼稻的外观和加工品质明显受到环境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39个QTL,其中17个为新位点,6个新位点(qMRR9、qGL2、qGL10、qGW1、qGLWR1和qGLWR2.1)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暗示这6个位点在水稻外观与加工品质上可能是不依赖于环境稳定表达的QTL。此外,21个控制稻米外观品质的位点很可能具一因多效。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推论qSW5、GSE5和GS3在籼稻外观和加工品质性状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研究结果为克隆新的外观与加工品质基因以及通过分子手段加速培育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2.
施用富含有机成分的物质调控农田重金属砷污染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与环境价值的污染防治手段.不同有机物质(如水溶性有机酸、有机肥、生物炭等)可影响砷土壤环境化学行为,主要包括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形态转化、土壤-农作物系统砷的迁移,进而改变农作物对砷的富集.本文综述了有机物质在改变土壤砷生物利用度,影响砷在土壤中赋存形态的转...  相似文献   
3.
结合稻田砷污染现状和已发现水稻砷吸收的分子机制,本文阐述了不同矿质元素对水稻砷吸收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水稻砷的污染防控以及降低稻米中砷积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市是农业大市,全市耕种面积2383万亩。在农田中,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地下害虫为害作物情况,给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所渭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存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我市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  相似文献   
5.
拟南芥青枯病抗性基因RRS1的烟草同源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进行烟草种质抗青枯病基因RRS1的筛选研究,于2008年、2009年及2011年选取国内外80个烟草品种,开展大田青枯病病害指数调查及RRS1基因9对特异引物的筛选工作,通过9对引物及80个烟草种质的筛选,目前已经鉴定出引物6F-6R (5′-ATGAGAAAGAGGCTCGTCAA-3′和5′-ACCACAACCCTCAAGCAGTT-3′)能够有效地筛选种质,共筛选出3个烟草种质(G28、K346、LMAFC34)含有RRS1特异性扩增序列;针对引物(6R-6F)扩增的3个烟草种质材料的特异性序列进行测序,开展与RRS1基因的cDNA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为烟草种质资源的RRS1基因同源性评价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季节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化成分在春、秋两季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且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适制性与酚氨比的关系,多数茶树资源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不同季节间,各生化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春季除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低于秋季外,其他均高于秋季,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按照特异资源筛选的标准,初步判断JM065为高咖啡碱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除西藏、青海未见报道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玉米螟食性杂,可为害200多种寄主植物,其中玉米受害最重.在我市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严重区域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生动态膜污泥浓缩过程中脱水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自生动态膜污泥浓缩反应过程中污泥比阻的测定,研究了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微网污泥连续浓缩过程中,污泥比阻随着污泥浓度升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污泥浓度从3.48 g/L升至28.00 g/L的过程中污泥比阻由1.53×1012cm/g下降至8.64×1011cm/g再上升至1.60×1012cm/g。批次污泥浓缩试验结果与连续浓缩试验结果相符。[结论]为污泥浓缩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茯砖茶的加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甘油调节培养基的水活度(aw),参照国家标准分析水活度对冠突散囊菌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代谢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GC-MS相结合,分析不同基质水活度条件下真菌发酵后茶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低水活度下生长良好,基质水活度为0.95时生物量最大,为0.258g;冠突散囊菌发酵10d后,不同水活度条件下,发酵液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明显;在水活度为0.99~0.83,随着培养基水活度的进一步降低,发酵液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逐渐上升;培养基水活度明显影响发酵液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随着基质水活度下降,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茶叶香气化合物总数和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基质水活度是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对发酵液品质成分和香气物质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实际应用中,基质水活度控制在0.9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农业大市,全市耕种面积2383万亩.在农田中,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地下害虫为害作物情况,给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所谓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我市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