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美优102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双季稻作区具有光照丰富、雨量充沛、安全生长期长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我国水稻最佳生态区之一.该地区年水稻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每年种植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面积达100多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博优903为代表的博优系列组合的育成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对保持华南稻作区晚稻生产的稳产和稻米品质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该系列组合普遍存在的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偏高、外观品质差的缺陷,制约它的进一步扩大种植.近年来,莫永生[1]、黄慧君[2]等通过改良恢复系来提高杂种的品质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成效仍不明显.实践证明,同时培育优质的恢复系和优质的不育系,通过优优配组,可实现选育优质杂交稻组合的育种目标.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美A、秋A、绮A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3,4].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和土壤氮素的影响,为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金优253和桂旱1号为材料,2008年早季和晚季采用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管理模式和免耕、常耕两种耕作方式进行田间试验,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和各种生理指标.[结果]在相同耕作方式下,水层灌溉相对有利于提高早季水稻全氮积累量和氮素回收率,提高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P转氨酶活性、拔节期和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GS活性以及成熟期早晚季常耕水稻叶片GS活性.采用湿润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成熟期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以及水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土壤碱解氮含量、晚季水稻氮素回收率,但降低晚季水稻产量.采用交替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拔节期早晚季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CP转氨酶活性及拔节期和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S活性.在相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与常耕水稻相比,免耕利于提高交替灌溉处理水稻氮素积累量以及早、晚季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结论]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免耕和节水互作条件下,有利于土壤供氮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营养生长周期稳定、适应性广及米质优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实现华南稻区弱感光杂交稻组合的升级换代.[方法]2011年以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软米型不育系丰田1A与自选育的广亲和强优势新恢复系桂981配组后,2012~2013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高产示范基地进行生产品比试验,2013~2015年推荐参加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域筛选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考察其综合性状.[结果]丰田优981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全生育期112.0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短5 d左右,穗粒数168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5 g,米粒长宽比3.6,直链淀粉含量13.4%.在2012和2013年的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生产品比试验中,丰田优981平均产量为7785.0和7687.5 kg/ha,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9.50%和5.60%;2013年区域筛选试验平均产量为8163.0 kg/ha,比对照博优253增产11.48%;2014和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948.5和7917.0 kg/ha,比对照分别增产9.17%和10.6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209.0 kg/ha,比对照增产4.74%;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6009号).[结论]丰田优981应用前景良好,可在桂南和桂中稻作区适宜种植感光型品种植的地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N1)和255(N3)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F1)和4:3:3(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kg/kg、12.6kg/kg和4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为广西水稻的高产、稳产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方法]2004年以自选育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桂科-2S与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后,2005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桂两优2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1 d、晚造116 d左右,每穗平均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22.0 g.2005年早造品比试验,桂两优2号平均产量为8797.5 kg/ha,比对照特优63增产6.30%;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646.0、8281.5和8389.5 kg/ha,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9.17%、8.44%和8.10%.2007年早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百亩高产示范种植桂两优2号,高、中、低产田平均产量为11110.2 kg/ha;2012年早、晚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的百亩连片双季超级稻丰产示范试验中,早晚稻总产量为21380.1 kg/ha,平均为10690.1 kg/ha.[结论]桂两优2号是广西育成的第一个本土超级稻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