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北方"滚元宵"的方法制作汤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影响汤圆品质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汤圆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馅料用量5.5 g,糯米用量6 g,汁水用量4 m L,在此条件下,汤圆的色泽鲜艳、外形圆整、厚薄均匀、无裂口,具有该品种的滋味与气味,无异味。 相似文献
2.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将物种的年龄和分布信息进行随机化处理后,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对森林景观进行长时间(2500a)模拟,取物种演替稳定时间段作为模拟历史变域的数据来源。分别在景观水平和年龄类型水平上利用景观指数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历史变域的模拟结果,并在二维空间坐标内,将研究区1990年、2000年森林景观特征与之比较。结果表明,各树种面积比例在模拟900a后都达到稳定状态,可作为无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特征的历史变域;由于长期采伐,研究区1990年景观的斑块面积和破碎化程度都偏离了该历史变域,其中,过熟林偏离最明显,其斑块面积远小于历史变域,破碎化程度非常严重;虽然1990年后的采伐管理方案比之前的更为合理,但2000年的森林景观仍旧继续偏离历史变域。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主要干旱河谷生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发现到目前为止, 对干旱河谷生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土特征和土壤养分水分分布特征、植被状况及生态恢复上.认为干旱河谷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工作应该注重人为因素的研究, 对干旱河谷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间不协调的方面进行干预, 以实现该区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加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多尺度集成,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来探讨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寻求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4.
浑河太子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8、1997、2004年浑河太子河流域TM和ETM遥感影像,应用GIS技术,采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kappa指数系列方法,对浑河太子河流域1988~2004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浑河太子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在研究时问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有林地和水田转化而来;水域而积明显增加;水田、旱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有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变化不大;景观格局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形状趋于复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加剧,人为干扰的影响较明显.kappa指数系列的结果表明:主要的景观类型变化幅度小,而在数量和位置上变化较大的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因在研究区所占比例小其变化没有被表现出来.综合应用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景观的变化,Kappa指数方法是格局指数等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草原火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不同时期的草原防火政策可能会导致草原火灾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内蒙古1981~2020年草原火灾数据,以新旧《草原防火条例》实施时间(旧《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颁布并实施,新《草原防火条例》2008年11月19日颁布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为界线,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4个时期(1981~2020年、1981~1993年、1994~2008年、2009~2020年)对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概率与驱动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绘制草原火灾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1)4个时期建模的全样本AUC在0.930~0.940之间,精度优异。(2)在不同时期,气象因素(日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等)始终是影响草原火灾的主导因素,海拔、距火点最近公路距离等因素也是内蒙古草原火灾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3)1981~1993年和1981~2020年草原火灾风险区基本相似,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和兴安盟北部,1994~2008年中、高、极高草原火灾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而2009~2020年中、高、... 相似文献
6.
浑河太子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8、1997、2004年浑河太子河流域TM和ETM遥感影像,应用GIS技术,采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kappa指数系列方法,对浑河太子河流域1988~2004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浑河太子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在研究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有林地和水田转化而来;水域面积明显增加;水田、旱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有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变化不大;景观格局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形状趋于复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加剧,人为干扰的影响较明显。kappa指数系列的结果表明:主要的景观类型变化幅度小,而在数量和位置上变化较大的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因在研究区所占比例小其变化没有被表现出来。综合应用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景观的变化,Kappa指数方法是格局指数等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8.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影响林火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用证据权重法,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取能反映地形(坡向、坡位指数)、气象(年均温、年降水量)、可燃物(1h,10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的载量、1h时滞地表死可燃物含水量)和人类活动(距道路的距离)等因素,分析林火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呼中林区林火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研究结果对该地区森林的管理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森林火险区划、森林可燃物优先处理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加强森林可燃物的基础研究,尤其是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探讨,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对林火的发生作出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者侧重于采伐参数和格局结构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后者着重于从动物生境保护角度设计采伐格局;修建道路会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近期焦点为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该关系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规律及道路影响下景观过程变化.目前,在中国道路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中国进行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人类活动作用的时空格局定量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前提,这方面研究较少,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2)目前,各种模型的开发、应用仍方兴未艾,模型验证及灵敏度分析是难点和热点,中国处在模型应用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直观模型;3)该领域开始从格局研究向过程研究深入(如景观格局与动物生境关系、森林格局与水文过程关系的研究),前者重点解决动物的迁移、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关系,我国受动物行为学研究较薄弱的制约而仅限于生境描述和分析,后者从格局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强调森林水文功能对采伐面积、强度、方式、伐区空间位置的响应;4)多数地区的森林景观动态深受政策影响,研究其对典型政府决策反应的方向和速率,能为森林经营和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