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5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5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养鹅业正在健康迅速发展,养鹅业市场前景看好。鹅综合利用价值高,鹅吃百草,以草换肉,产出多,成本低,而且有风险小和经济效益优于养鸡、鸭等特点。因此,稳定健康发展养鹅业,鹅疫病防治是关键,必须做好鹅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方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是以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中兽医称之为乳痈。预防该病应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合理饲养,提高其抗病力。治疗该病可用以下各方。方一:栝楼60g,牛蒡子、蒲公英、  相似文献   
4.
一、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方 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是以乳腺叶间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中兽医称之为乳痈.  相似文献   
5.
病毒灭活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过程。病毒的灭活效率常受到病毒特性、灭活剂种类、灭活目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通常病毒特性和病毒灭活后的用途决定了灭活剂的选择,疫苗研制需病毒完全灭活的同时保持病毒保护性抗原表位结构完整,以诱导有效的宿主免疫反应;分子生物学检测则需要病毒基因组完整等。因此选择适宜的灭活剂对高致病性病原进行灭活是病原分子诊断、血清学分析以及疫苗开发等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病毒灭活剂被开发和利用,本文选择5种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化学类病毒灭活剂:甲醛(Formaldehyde)、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胍基离序盐(Guanidium based chaotropic salts)、补骨脂素(Psoralen)、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对其灭活机理、病毒灭活特点以及灭活病毒在后续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6.
以肉桂幼苗为试材,研究了N、P、K不同配比对肉桂容器苗苗高、地径、叶片数以及叶面积、主根长、根尖数、根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对肉桂容器苗早期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NP肥对苗高、地径、叶数、叶面积及根生物量等影响较显著,分别是对照的126.0%、128.3%、138.6%、210.2%、147.4%;K肥对根系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主根长、根尖数分别比对照高34.9%、47.4%。  相似文献   
7.
8.
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微波加热原理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之间的电磁波。许多具有极性分子的材料处于交变电磁场中时,材料中原有处于杂乱状态的极性分子会随外电场的方向做定向排列。由于外电场是一种电场方向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电磁场,故极性分子也随之以极快的速度改变方向,产生高速摆振,结果造成分子间的碰撞与摩擦,而产生热能,温度上升。这就是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2.微波加热的特点(1)加热均匀快速由于微波有穿透性,可以穿透材料的内部,穿透深度随频率而变,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这与材料本身的性质也有关。微波加热物体是内外…  相似文献   
9.
养分胁迫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相对于地上部分,根系往往较早感知环境胁迫。为了研究水稻根系对养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对氮素胁迫下水稻根系转录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胁迫诱导根系出现了2 270个差异转录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 176个,下调表达的有1 094个。采用GO功能分类和Pathway功能注释,可将注释的基因划分为48个功能类别118条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淀粉蔗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部分根系关键基因表达变化表明,氮素胁迫诱导大量新生蛋白质合成,形成各种酶类,促进新RNA合成,从而形成了更多的新生蛋白质。氮素胁迫诱导根系IAA积累更多来自极性运输,参与植物细胞伸长发育的EGase基因及木质素特异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CR)表达量发生上调,这些转录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根系受养分胁迫刺激而发生了伸长生长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生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连续5个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耕作处理,分别是连续旋耕秸秆不还田(RT)、连续旋耕秸秆还田(RS)、连续深耕秸秆还田(DS)及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TS)。与RT相比,连续5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别提高23.1%~59.3%、13.2%~40.7%、14.1%~28.8%、10.9%~19.5%和31.9%~42.5%。秸秆还田使各土层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与DS及TS相比,RS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活性,10~30 cm土层则显著降低。连续旋耕至第3年,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小麦均表现减产;DS与TS处理则表现持续增产,平均年增产3.2%和3.9%。本研究表明在黄淮海东部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2年旋耕后接1年深耕的耕作模式有助于改善耕层土壤质量和提高冬小麦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