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肿疽(Gangraenaempanysematosa)又叫黑腿病或鸣疽,是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其主要特征为肌肉肿胀,有捻发音。病原体是气肿疽梭菌。1临床表现病初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全身抖动  相似文献   
2.
探究鸭甲肝病毒3型(DHAV-3)在感染7日龄雏鸭体内动态分布规律与致肝病变和诱导IFN及促炎因子表达之间的关联。以DHAV-3强毒感染7日龄雏鸭,于感染后1、3、6、9、12、24、48、72和96h采集雏鸭的血液、肝、脾、肾、脑、胰、肺、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共11种组织样品,以一步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含量变化、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中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和IFN-γ)及促炎因子(IL-1β、IL-2和IL-6)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对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DHAV-3感染1h后即在所有的样品中检测到。组织器官中病毒含量,血液和胰分别在感染后12和96h达到峰值,其余器官均在感染24~48h后达到峰值。病毒含量较高的前三位器官是肝、脾和肾(分别为10~(11.15)、10~(10.37)和10~(10.30) copies·g~(-1))。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感染3~12h后以空泡变性为主、24~48h以坏死为主。肝中上述6种细胞因子转录量除IL-1β在12h达到最高外,其余均在感染后24~48h达到最高,感染48h后,其转录量变化随肝中病毒含量下降而降低,并与肝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DHAV-3在雏鸭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肝、脾、肾是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肝中细胞因子极有可能在抑制病毒增殖和修复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据Gen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序列,由Oligo 6.0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5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il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pilA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49bp,编码182aa,与人源、鸡源及猪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87.5%~100.0%。对不同宿主来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Ⅰ型菌毛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并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菌株之间的pilA基因遗传相关性与其宿主来源及血清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DNA疫苗的研究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被称为疫苗的第3次革命.分析了DNA疫苗的优缺点、免疫机制、优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小鹅瘟病毒(GPV)弱毒株注射鹅(成年鹅和雏鹅)后,用Dot-ELISA检测了不同时间病毒在鹅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由粪便排出的情况,以及同群饲养但不注射GPV的雏鹅和成年鹅感染GPV弱毒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GPV弱毒经肌肉注射到1日龄雏鹅体内后8小时即可在心血中检测到GPV的存在,GPV弱毒经肌肉注射到成年鹅体内后8小时即可在心血中检测GPV的存在;弱毒注射到雏鹅体内后用DotELISA检测到GPV的时间顺序是:心、肝、脾、肺、肾,而胸肌和脑未检测到GPV弱毒的存在,而同居感染雏鹅各个组织、器官未检测GPV的存在;弱毒注射到成年鹅体内后检测到GPV的时间顺序均为:心、肝、肾、脾、肺,同样胸肌和脑均未检测到GPV的存在,而同居成年鹅的各个组织、器官未检测到GPV的存在。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GP弱毒疫苗预防G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病毒HN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HN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疱疹病毒UL34基因的序列特点、编码蛋白结构特点、基本功能以及它与UL31蛋白、Us3蛋白、动力蛋白、核纤层蛋白的相互作用。表明,UL34基因对病毒的早期包装、成熟和出芽以及对UL31蛋白和核纤层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正确定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实验室新发现的鸭瘟病毒(DPV)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将产物亚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表达质粒pET32a-DU。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66.8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薄层扫描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USA效价为1:409600。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PVdUTPase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h的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12h大量点状绿色荧光聚集于胞核;24h后胞核内点状荧光减弱,而胞质点状荧光增强;48h胞核和胞质荧光均显著减弱。本研究为DPVdUTPase基因功能和DP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将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ms,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按每只6、3、1μg的剂量基因枪轰击免疫4周龄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脑和免疫部位皮肤等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cDNA-GPV-VF3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pcDNA-GPV-VP3在免疫后1 h即分布于小鼠除脑外各个组织,脑组织于免疫后3 h呈阳性,各组织阳性信号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pcDNA-GPV-VP3在不同组织中持续时间依次为肝脏>心>脾>免疫部位>肾、肠>肺>脑;pcDNA-GPV-VF3不同剂量组信号强弱和持续时间存在的总体规律依次为6μg组>3 μg组>1μg组.基因枪轰击pcDNA-GPV-VP3于免疫后能快速而广泛的分布于小鼠各个组织且持续存在达63 d.  相似文献   
10.
40只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2天,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绒毛基部发展,并伴随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病变向着空肠段发展,进一步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于小肠中后段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的栓塞物或直接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地不死肠粘膜混合凝固形成栓塞物阻塞肠腔,使外观膨大,肺充血和出血,肾充血、出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肝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后期部分病例气管、腺胃上皮细胞脱落,早期部分病例心充血和出血,食道、胰腺及脑正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小肠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凿全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及部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而心肌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轻度扩张及胞核畸形。本文还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与小鹅瘟的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