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畜牧兽医 | 12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细菌内毒素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体发热、休克、恶质病、死亡。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是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内毒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分子如脂多糖结合蛋白、CD14、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将信号跨膜传递至胞内并活化NF-κ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从而使细胞核基因激活,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毒素诱导的信号转导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犬猫已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而在其与人类长期相处之后,由于直接间接的接触,与人类之间由于共同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类和脊椎动物的直接或隐性的疾病传染,这些问题除了专业人员外,尚未能引起广大饲养宠物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5.
6.
对筛选的5株大肠杆菌(E2:O2、E6:O78、E7:O8、E9:O9、E22:O138)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原生质的制备、融合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①5株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存在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能进行培育,同时,在原生质的融合过程中能递进;②大肠杆菌原生质体选择的最佳组合是:溶菌酶2.0 g/L,处理时间是20 m in;③大肠杆菌的融合率在10-8左右,大肠杆菌之间的融合率为10-6左右;共选出3株融合菌株为E2-E6、E6-E7和E2-E22,各融合株的生化特征介于起源菌株的生化特征之间,有2株融合株的抗原特征含原菌株各自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7.
新疆部分地区牛结核病PPD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003年对新疆部分地区(巴州、阿克苏、博州、伊犁、昌吉、塔城和石河子)牛结核病用“提纯结核茵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建立模型,显示2001年-2003年七地州检测牛只分别为16793,21153头和43951头,阳性率分别为0.46%,0.33%和0.57%。其中,巴州地区阳性率明显偏高。昌吉和石河子地区2001年-2002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2003年牛结核病的阳性率较前两年升高了1%。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溶血作用。并根据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经SRBC吸收和加入SRBCLFA-3后即显著降低或消失,提出了猪血清破坏RBC的作用与血清中游离CD_2的存在有关的论断。此外,又根据反复解离和经SRBC吸收后的猪血清具有阻止正常猪血清对SRBC的破坏作用和猪PBMCE玫瑰花环的形成,认为猪血清中可能存在天然的LFA-3,进而对血清游离CD_2在淋巴细胞激活中的功能提出了“游离CD_2调控途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10.
无菌采取犬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成不同浓度.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浓度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p)、犊牛血清(F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猪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增殖的结果用MTT法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犬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PHA-P为12.5μg/ml,FCS为10%时,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最佳.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猪TF浓度在0.195~25mg/ml时,对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猪TF单独或与PHA-P共同作用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刺激浓度均为1.56mg/ml,且猪TF单独作用于淋巴细胞的效果优于与PHA-P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证实,异源TF对犬淋巴细胞增殖有良好的刺激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为异源TF在临床上应用于犬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