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1.
2.
2005年9月25日在姬菇、秀珍菇接种后发菌棚里发生了链孢霉对菌袋的感染,由于未及时防治,导致迅速的初染发菌棚全棚发生。以致扩展到临近生产的大棚流行暴发,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对此景生产者心里发生恐慌,丧失生产信心,束手无策,开始将大量污染菌袋推出去烧毁或弃之远处垃圾堆深埋,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联系到2004年扬州金桥食用菌生产基地发生类似现象的实际,我们作了认真观察,处理方法上作了一定的摸索,发现发生链孢霉甚至大流行并不可怕,污染菌袋不需要全部烧毁或深埋,只要及时正确处理,污染袋后期仍可正常出菇。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适用于蒙药阿给(Artemisia frigidaWilld.)的ISSR反应体系,为ISSR标记技术在蒙药阿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TaqDNA聚合酶和引物浓度4因素3水平,对蒙药阿给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的循环次数及退火温度进行试验。[结果]在20μl反应体系中,Mg^2+为1.5mmol/L,dNTP为0.25mmol/L,TaqDNA聚合酶为1.5U,引物为0.75μmol/L时,且ISSR最适的循环次数为40,最适退火温度为56.0℃,扩增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蒙药阿给的ISSR扩增。 相似文献
5.
6.
为摸清温州市田间杨梅农药残留现状,为杨梅病虫害防控和上市产品安全提供依据。2016年和2017年的6-7月份,随机采集温州市146个杨梅生产主体的229份成熟期杨梅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的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46种农药进行残留检测,并以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判定依据。结果:检出20种农药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其中5种农药样品残留检出率≥10%,并以多菌灵检出率最高,为24.02%;3个样品有甲维盐或百菌清农药残留超标,超标率为1.31%。共检出带有农药残留样品118份,检出率为51.53%;检出有2种以上农药同时残留的样品计68个,最多检出1个样品中有6种农药同时残留。表明:成熟期杨梅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接近99%,但因其为鲜食裸水果,尚存一定的潜在风险。应当加强对杨梅生产过程,特别是成熟期间农药使用和产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用药安全制度及休药期规定,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上市杨梅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正> 马铃薯是秦岭、巴山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解决品种退化减产问题,我区从1986年引进脱毒种薯技术,筛选山脱毒薯良种克新1号,克新2号,对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在留坝、宁强、镇巴、略阳等县大面积示范种植,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累计种植5.3万亩,平均亩增收鲜薯364.75公斤,增产32.9%.留坝县铁佛店乡柳树沟村罗方寿、姜窝子乡白家店村潘贵林分别创了亩产5555.5公斤和6000公斤的高产纪录.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枝术的应用,为解决山区人民温饱,脱贫致富找到有效新途径.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