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2014-2015年北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抗体水平。试验从北疆的石河子、沙湾、玛纳斯、克拉玛依4个不同区域的16个规模猪场采集血液样品共计吕2吕份,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抗体水平,结果发现PRRSV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5.36%,平均KQ值为58.12。16个猪场抗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的占吕1.25%,各猪场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16个不同规模猪场的血清学检测,表明北疆部分地区对PRRS的防控水平存在差异,防控力度仍需要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猪场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试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的12个不同规模猪场共采血样743份,采用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CSFV的抗体水平。结果发现,该地区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5.87%(638/743),免疫抗体阳性率超过80.00%的猪场占75%,各猪场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CSFV抗体水平较高,该结果可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猪瘟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的甜玉米为试验组(AM组),未接种AM真菌的甜玉米为对照组(CK组),设置不同氮源、不同介质培养进行苗期试验,设置不同氮磷肥配比进行田间试验,来探究促进AM真菌侵染甜玉米的培养介质和最佳氮源,以及提高甜玉米生长和品质的最佳氮磷肥配比。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土培苗,砂培苗侵染率、株高及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46%~31.14%、1.46%~10.87%及11.50%~56.03%(除硫酸铵);硝酸铵钙组的侵染率提高了4.39%~56.3%,显著高于硝酸钾(40.22%),与尿素(55.31%)、硫酸铵(60.22%)及有机肥(56.92%)无显著性差异,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均最高,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8.14%~89.80%(土培)和76.83%~163.64%(砂培);在田间试验中,14 g硝酸铵钙、1 g磷酸二氢钾、100 g有机肥的配比提高了菌根化甜玉米组总氮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砂比土更有利于AM真菌侵染甜玉米根系,硝酸铵钙能够提高菌根化甜玉米在苗期的侵染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14 g硝酸铵钙、1 g磷酸二氢钾、100 g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抗冷冻蛋白Ⅲ(antifreeze proteinⅢ,AFPⅢ)对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8周龄昆明雌性小鼠为试验材料,将收集的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冷冻对照组(经过玻璃化冷冻-解冻过程)和AFPⅢ添加组(在冷冻平衡液及冷冻液中均添加500 ng/mL AFPⅢ),利用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green, MTG)检测线粒体分布及含量,JC-1荧光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red, LTR)检测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ATP Assay Kit检测线粒体AT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玻璃化冷冻后小鼠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含量显著降低,部分线粒体呈现异常的散点状分布,且线粒体-溶酶体共定位情况明显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同冷冻对照组相比,AFPⅢ添加组的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含量显著升高,异常分布的线粒体和线粒体-溶酶体共定位情况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溶血素hly、llsB基因对小鼠肠道的影响。在构建Lm的hly基因缺失株基础上,以Lm90SB2及溶血素基因缺失株Lm90SB2-Δhly、Lm90SB2-ΔllsB为试验菌,进行生长曲线、溶血活性以及器官载菌量的测定。结果:缺失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与亲本株相比无明显差异;Lm90SB2、Lm90SB2-ΔllsB的溶血效价分别为1log2、2log2,而Lm90SB2-Δhly基本无溶血现象。缺失株Lm90SB2-Δhly、Lm90SB2-ΔllsB的肠道载菌量均低于亲本株Lm90SB2(P<0.05),在各个时间点肠道中的细菌定殖率依次为Lm90SB2>Lm90SB2-Δhly>Lm90SB2-ΔllsB。本研究表明,hly、llsB基因对Lm在小鼠肠道内定殖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ly、llsB基因在Lm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内化素inlA/inlB/inlC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融合PCR方法构建Lm681 inlC基因缺失突变体,并构建pKSV7-△inlC穿梭载体,将其转化Lm681-△inlAB感受态细胞,利用温度(42℃)和氯霉素(10μg/mL)抗性双重压力来实现同源重组,筛选同源重组子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3基因缺失株(Lm681-△inlABC),且缺失株的生长特性与野生株相比无明显差异,溶血特性与野生株保持一致;小鼠感染试验显示,野生株Lm681、Lm681-△inlAB和Lm681-△inlABC对小鼠的致死率分别为80%(8/10)、60%(6/10)和40%(4/10),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4.36×10~4、1.35×10~6和2.95×10~7 CFU,且Lm681-△inlABC在肝脏、脾脏及脑组织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研究结果表明,inlA/inlB/inlC基因对Lm致病性发挥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深入研究inlX基因介导Lm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内化素inlA/inlB/inlC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融合PCR方法构建Lm681 inlC基因缺失突变体,并构建pKSV7-△inlC穿梭载体,将其转化Lm681-△inlAB感受态细胞,利用温度(42℃)和氯霉素(10μg/mL)抗性双重压力来实现同源重组,筛选同源重组子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3基因缺失株(Lm681-△inlABC),且缺失株的生长特性与野生株相比无明显差异,溶血特性与野生株保持一致;小鼠感染试验显示,野生株Lm681、Lm681-△inlAB和Lm681-△inlABC对小鼠的致死率分别为80%(8/10)、60%(6/10)和40%(4/10),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4.36×10~4、1.35×10~6和2.95×10~7 CFU,且Lm681-△inlABC在肝脏、脾脏及脑组织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研究结果表明,inlA/inlB/inlC基因对Lm致病性发挥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深入研究inlX基因介导Lm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对新疆绵羊脑炎临床分离株LM90SB2单增李斯特菌llsB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S的功能研究。根据GenBank中单增李斯特菌F2365基因全长序列(登录号为:AE017262)设计其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新疆分离株LM90SB2的llsB基因进行扩增,回收目的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采用PCR、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菌并进行测序,对所获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分离株LM90SB2的llsB基因序列全长为876 bp,共编码291个氨基酸;LM90SB2分离株llsB基因核苷酸序列与10-0809、81-0592、81-0558、02-1792、NTSN、02-1289不同分离株同源性均为100%,与CIIMS-PH-1、NRRLB-57603株的同源性均为99.9%,与J1816、R2-502株的同源性为44.7%~45.0%。分子进化树显示,LM90SB2菌株llsB基因与血清型为4b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类为同一分支。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表明,LM90SB2 llsB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形成跨膜结构。本试验成功克隆了LM90SB2株llsB基因,为深入探讨该基因功能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蜂毒是一种天然生物毒素,主要成分包括蜂毒素、蜂毒肽、蜂毒明肽等。近年来,蜂毒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蜂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这些药理作用使得蜂毒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药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鉴于抗生素的滥用对养鸡业的危害,尤其是它给鸡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所以本试验运用抗菌肽这一新型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同时用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这两种抗生素作为对照组,用以评价抗菌肽的效果.试验对鸡群采用3次饮水添加,通过对氧氟沙星试验组、氟苯尼考试验组和抗菌肽试验组鸡群的死亡率、料肉比的科学统计,结果抗菌肽试验组的死亡率和料肉比最低,生产性能最好.该结果表示抗菌肽对鸡群防治大肠杆菌病作用效果比抗生素更好,今后可以作为部分或完全替代抗生素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