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传杰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4,36(3):79-82
目的:探寻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适宜的落叶松叶蜂防治药剂,提升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为当地落叶松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采用12种常见药剂对落叶松叶蜂进行了室内防效试验,筛选出5种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 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0%,其中以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的室内药效效果最佳,在药后72h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比较了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0 g/L丙溴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五种药剂落叶松叶蜂的田间防治效果,发现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在药后4d、7d、10d虫口死亡率超过了90%。结论:建议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2%阿维菌素乳油、70%氧乐果乳油两种药剂用于落叶松叶蜂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特征,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麦地、云杉林地、苜蓿地为对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2.19、0.33和0.48 g·kg-1,小麦地和苜蓿地土壤SOC、TN和TP空间变异性较云杉林地偏大。SOC、TN含量为云杉林地>小麦地>苜蓿地,TP含量为云杉林地>苜蓿地>小麦地。土壤SOC、TN和TP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小麦地C/P显著(P<0.05)高出苜蓿地41.96%,N/P显著高出云杉林地、苜蓿地28.57%、36.19%。3种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化学计量比(C/N、C/P、N/P)均值分别为:39.61、31.53、0.83,且其C/N大于中国平均值(12.3),C/P、N/P较全国平均值(61.0、5.2)明显偏小,黄土丘陵区C/N较稳定。土地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存留,有利于土壤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4.
森林火灾的有效预测是减少火灾所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且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生森林火灾,加之平均海拔较高,扑救山火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如能有效构建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将为我国西南林区森林火灾预防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提取了云南省1999—2019年森林火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7软件,随机建立与火点形成1∶1数据随机点,使数据符合二项分布,对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日照时长、海拔等24类驱动因子进行空间信息提取,并用SPSS 25.0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模型检验方法,分析影响云南省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了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适用性,根据ROC曲线坐标确定了最佳阈值,划分了该地区的高火险区域。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极大风速、归一化植被指数值(NDVI)等6类驱动因子,与云南省森林火灾的发生存在显著关系,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准确率可达到82.3%。模型AUC值为0.894,通过计算得出云南省火险划分最佳阈值为0.645。构建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文冠果(Xanthocera ssorbifolium)林地、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荒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覆盖下土壤CO2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土壤CO2排放的差异,为该地区减少土壤CO2排放选择合适的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提供依据。【方法】基于DNDC模型模拟,结合实际土壤CO2排放通量及土壤影响因子,检验该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CO2排放模拟的适宜性,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覆盖土壤CO2排放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变化趋势相似,并且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温度、含水量是影响CO2排放的关键因素;文冠果林地土壤年均CO2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粗枝云杉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有效指导园林植物配置.【方法】采用4种不同浸提方法所得的粗枝云杉叶和凋落物的提取液,对4种常见园林配置植物(刺槐、油松、侧柏、红豆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8种粗枝云杉提取液对油松、刺槐和红豆草种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而对侧柏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表现较弱;叶的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凋落物浸提液.【结论】在园林植物配置及人工混交林营林中,粗枝云杉可以与侧柏混栽,但不可与油松、刺槐混栽,且在林下也不适宜种植红豆草;粗枝云杉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不同物理辅助方法对粗枝云杉化感物质的浸提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明确甘肃省野生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现状,为甘肃省野生植物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甘肃省文县境内通过实地踏查结合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该区域分布的野生植物进行标本采集并拍摄图片,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标本馆馆藏腊叶标本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类确认和分布区资料的核定.【结果】通过调查发现4个甘肃省植物新记录属,即:天葵属(Semiaquilegia)、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刺蒴麻属(Triumfetta),木犀属(Osmanthus)以及4个甘肃省植物新记录种,即: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Hemsl.)Gamble]、单毛刺蒴麻(Triumfetta annua Linn.)、野桂花[Osmanthus yunnanensis(Franch.)P.S.Green].【结论】在甘肃省境内发现了4个植物新记录属及4个植物新记录种:天葵属、黄肉楠属、刺蒴麻属、木犀属及天葵、红果黄肉楠、单毛刺蒴麻、野桂花的自然个体和居群,为甘肃省的植物区系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新疆玛纳斯河绿洲表层土壤质地数据为例,研究对数比转换方法在成分数据空间插值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加法、中心化和等角3种不同对数比转换方法,对土壤颗粒含量数据进行转换,针对数据中的零值不能进行对数比转换问题引入了零值替换方法,空间插值采用普通克里格法。【结果】零值替换后土壤颗粒之和仍为100%。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插值结果满足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定和100%的要求,而对土壤颗粒单独插值不满足定和100%的要求。插值结果精度评价表明基于等角对数比转换方法的插值结果最优,但3种方法的结果差别甚小。【结论】零值替换方法的引入在不改变成分数据定和的前提下避免了零值不能进行对数比转换。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满足成分数据空间插值的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覆膜滴灌棉花根系活力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田间试验法,分析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根尖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并对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以6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105%、100%、95%、90%、85%、80%为灌溉上限,共设6个灌水梯度,即5 400、4 950、4 500、3 750、2 850 m3/hm2和2 550 m3/hm2。结果表明:单株叶片干重及叶面积、地上部干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减少而降低,根冠比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灌水量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4和-0.667;根系活力随灌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7。当灌水上限为95%,即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作物表现出轻微的水分胁迫,随灌溉量的继续降低,胁迫加重。植物体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表征棉花受干旱程度,可为棉花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