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除草剂———43.2%'灭狼毒'超低容量制剂在狼毒盛花期采用1.05l/hm2的施药量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足1%,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人工牧草种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助于推动退牧还草、黑河流域治理等各项生态工程的试试。在文中通过对肃南县牧区人工牧草种植对比的实验,以期为肃南县牧区人工牧草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牧鸡灭蝗是一项绿色植保兼顾发展循环经济的生物灭蝗好措施,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是今后草地防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肃南县草地牧鸡灭蝗工作实际,简要分析了其在肃南县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除草剂防除狼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除草剂——43.2%‘灭狼毒’超低容量制剂在狼毒盛花期采用1.051/hm^2的施药量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足1%.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新疆最大的荒漠绿洲农耕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6-2019年的绿洲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节水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绿洲农业技术体系对区域生态效率改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进一步促进区域农业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其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并不显著。3)农业种植结构在节水农业技术与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导致传统农业排灌渠系废弃、农田防护林网消减等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和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予以3轮复灌30s/缺血30s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联合用药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min给予山莨菪碱5mg·kg-1、芬太尼5μg·kg-1后处理后,30min予以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浓度、丙二醛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明显降低(P<0.01)。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浓度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降低;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其中山莨菪碱及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较之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肃南县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肃南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草原的生态系统中,鼠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草原鼠类在草原物质循环、草原食物链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草原鼠类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鼠类对草地的正常啃食对于草原生态系统来说是有利的。但是随着人们的过度放牧以及乱垦滥采等行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鼠害的形成,加之最近几年以来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的作用,草原鼠害开始严重危害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已经成为了广大草原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草原鼠害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草地鼠害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草原的生态系统中,鼠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草原鼠类在草原物质循环、草原食物链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草原鼠类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鼠类对草地的正常啃食对于草原生态系统来说是有利的。但是随着人们的过度放牧以及乱垦滥采等行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鼠害的形成,加之最近几年以来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的作用,草原鼠害开始严重危害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已经成为了广大草原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草原鼠害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草地鼠害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