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针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建立两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并对其临床实用性进行比较。试验根据呼肠孤病毒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探针,分别建立TaqMan和SYBR GreenⅠ两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对鸭细小病毒(DPV)、A型鸭甲肝病毒(DHV-1)、C型鸭甲肝病毒(DHV-3)、鸭传染性支气管炎(IBV)、鸭坦布苏病毒(DTMUV)、鹅星状病毒(JSH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SYBR GreenⅠ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0拷贝/μL,TaqMan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1拷贝/μL,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10倍。SYBR GreenⅠ法和TaqMan法重复性试验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分别小于2.1%和1.8%。利用这两种方法对临床30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其中TaqMan法检出29份,SYBR GreenⅠ法检出30份,符合率为97%。综上,两种荧光定量方法均可用于临床NDRV...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四川、贵州、重庆3个省(市)中小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情况,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ELISA方法对41个猪场的1016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结果:11个猪场的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呈阳性,场阳性率为26.8%;共检测出阳性样品105份,个体阳性率为10.3%;川、黔、渝地区猪场的个体阳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牙柠檬酸杆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条件性致病菌,为明确重庆地区大鲵源多重耐药葡萄牙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及其耐药特征,本试验对患病大鲵分离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耐药基因的分析。分离菌首先通过16S rDNA进行初步鉴定,腹腔注射健康小鼠观察其致病性;利用Kirby-Bauer(K-B)纸片法进行9类共3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再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软件和数据库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鉴定为葡萄牙柠檬酸杆菌,将其命名为CQ-CP1,该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CQ-CP1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为多重耐药菌株。全基因组测序该菌株共有5 006 960 bp, G+C含量为51.8%,共编码有4 722个结构蛋白,基因组信息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RZIH00000000.1。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发现CQ-CP1中共有49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与细菌的运动、黏附、转录等相关;耐药基因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携带6个耐药基因(ARG),分别是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qnrS1、qnrB32,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我国川渝地区鸭疑似呼肠孤病毒病的致病原,本试验对患病鸭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试验。首先针对临床肝脾肿大、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例,利用鸭胚传代法进行病毒的分离,结合RT-PCR方法鉴定分离毒株;其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EGA X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最后将分离毒接种7日龄健康雏鸭,观察其病死率及肝脏、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F6代病毒能够稳定适应鸭胚,RT-PCR鉴定为呼肠孤病毒,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5.32/0.2 mL,分离毒命名为SL株。全基因测序显示该毒株全长23 580 bp, GC含量49.62%,共分10个节段,分别为L1~L3、M1~M3和S1~S4(GenBank登录号:MW196679~MW196688)。序列分析显示SL株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 NDRV)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87.02%~99.48%;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次之,为80.09%~98.77%;而与鸡源呼肠孤病毒(AR...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脂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剂Triacsin C对弓形虫速殖子是否具有体内抑制效果,本试验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riacsin C灌服小鼠,并以磺胺嘧啶和阿奇霉素作为参考,后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2×105个)腹腔感染给药组小鼠,以小鼠的存活时间、腹腔中速殖子数量、肝脏中弓形虫核酸的拷贝数和主要脏器的病理损伤作为指标,观察Triacsin C对弓形虫的体内抑制效果;同时对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不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8×10-2 g/L Triacsin C能够显著抑制速殖子的增殖,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应延长,低剂量下(1×10-2,2×10-2 g/L)抑制效果不显著,感染组小鼠肝、脾、肺、肾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并在192 h内死亡;给药未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脏器未见有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高剂量的Triacsin C具有体内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能力,且对宿主主要脏器不产生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