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 Vp1B3 Vp1b2 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红粒抗穗发芽对照京9428和京冬8号的抗性受粒色、Vp1Bc、颖壳或颖壳抑制物控制;9个白粒品种(系)穗发芽抗性均不同程度的受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控制;强抗穗发芽品系CA0431的抗性与 Vp1B3Dorm1和粒色无关,而与其他遗传因素有关;强抗穗发芽品系山东046432属于由Vp1BcDorm1控制的基因型;中抗穗发芽品种矮抗58的抗性与穗轴有关;Vp1Bb基因对CA95502的穗发芽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对白粒中感穗发芽品系CA9640、CA0459、CA0493和白粒高感穗发芽品系山东928802和CA0306的穗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Vp1Bb基因型与山东928802和Vp1Bc基因型与CA0306的穗发芽并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棉花RNA的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夏兰芹  郭三堆 《棉花学报》2000,12(4):205-207
目前已发展的从植物中提取RNA的方法有多种.但由于棉花中次生物质含量较高,因此有些方法并不适合于棉花RNA的提取.本文介绍经过反复实验后改进的棉花RNA的提取方法,它具有快速、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月见草离体快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是传统的药用植物、重要的油料植物及芳香植物和常见的观赏花卉植物,为国内外广泛利用[1].近几年由于人为采集,野生资源逐年减少,需要采用繁殖方式扩大种苗供应.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人工栽培的繁殖手段[2],这样既浪费了人力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为此笔者在离体快繁上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   总被引:167,自引:9,他引:167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 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S4ABC。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5.
"自杀性"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作为第三代全新的疫苗,具有传统疫苗和其他基因工程苗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由于其安全性方面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使得实际应用受到限制."自杀性"DNA疫苗是基于常规的DNA疫苗和自主复制型RNA疫苗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由于其制备原理和过程与常规DNA疫苗相类似,所以它具备常规DNA疫苗在制作、运输储存以及免疫等各方面的优点.同时由于它以甲病毒复制子为基础能诱导转染细胞自主凋亡,故比常规DNA疫苗更为安全有效.文章针对"自杀性"DNA疫苗载体的构建、作用机理、优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甘蔗新品系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不同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为广西不同种植地区提供适宜的耐旱品种和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采用桶栽模拟干旱胁迫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对17个'GUC'系列甘蔗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新台糖22'(CK1)、'福农39'(CK2)的6个抗旱性指标的抗旱性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  相似文献   
7.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内蒙古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扁蓿豆的种子酯酶同工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扁蓿豆的种子酯酶同工酶酶谱具多样性;同一种或种下分类单位,由于材料来源不同,所表现的基本酶谱型与地理分布有关,基本上与草地区划中的地段相吻合.因此,在进行材料收集时应以地段为单位进行,而在地形单元和植被组合变化较大的地段需要配合地片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144-148
利用相关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结合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表现指标,从分工网络、交易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政府对集群网络贡献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经验检验,分析了不同网络对集群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