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脂肪肝是围产期奶牛高发性疾病,可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葡萄糖(GLU)、非脂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是脂肪肝的常规监测评价指标,然而上述疾病监测指标存在无法实现疾病早期监测预警、对脂肪肝的评价效果不佳等缺点,使得奶牛脂肪肝早期预警诊断难,严重制约了防控方案的实施。研究发现,相关血液生长分化因子对奶牛脂肪肝具有预警效果。文章主要论述近年来血液相关因子与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建立奶牛脂肪肝早期监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规模化牧场随机选取围产期健康奶牛18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头,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添加制备的保健颗粒(每头牛40 g/d),于分娩当天连续饲喂7 d,采集并检测血液、乳汁和尿液中的相关代谢指标。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保健颗粒组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降低33%,患脂肪肝的风险降低22%。(2)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前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在产后3 d,试验组AST、AST/ALT、TBIL和NEF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产后7,14,21 d,试验组AST、AST/ALT、TBIL、GGT、LDH、GLO、NEFA、BHBA极显著降低(P<0.01),而A/G和GLU水平有显著的升高(P<0.05)。(3)试验组的日产奶量在产后0~9 d低于对照组,但在产后10~21 d均有所升高;乳脂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21 d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Lactose在产后21,32 d显著升高。(4)试验组KET水平在产后7~21 d均显著降低;WBC、VC水平在产后3,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H水平在产后14 d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不同时间与浓度的佛波肉豆蔻酸乙酸酯(PMA)对奶牛中性粒细胞(PMN)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效果,筛选出PMA刺激时间与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状态下沉默中性粒细胞Orai1,检测钙离子与ROS水平。尾静脉肝素抗凝采集血液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浓度PMA刺激下,根据激光共聚焦镜下观察NETs的形态状态。结果显示,在PMA在100 nm状态下刺激3 h时NETs形成状态效果最好。在沉默Orai1状态下,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NETs内钙离子与ROS水平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稳态对正常的细胞和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多和缺乏都会导致疾病。胆固醇代谢紊乱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其他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畜禽及宠物代谢性疾病。胆固醇水平反映了生物合成、摄取、输出和酯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胆固醇转化为中性胆固醇酯或储存在脂滴中,或作为脂蛋白的成分分泌。本研究从胆固醇的合成、代谢、稳态调节等方面综述了胆固醇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胆固醇稳态调节与肝损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围产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血液生化及粪便干物质成分相关指标特征,为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断提供基础参考。试验于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产后7~14 d奶牛,通过瘤胃穿刺检测奶牛采食6 h后瘤胃液pH值,确定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7头(5.26.2,无其他任何症状)。通过采集检测试验奶牛血液、生化和粪便成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筛选疾病预警指标。结果显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血浆总胆红素(TBIL)、L-乳酸盐、磷、肌酐、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钙、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粪便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对照组。对2组间显著差异指标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对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相关的指标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建模分析,确定对疾病发生预测较好的指标ALT、TC、TBIL。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牧场TBIL≥1.85μmol/L,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56.2%;TC≤3.725μmol/L,敏感度为100%,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