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选取3株具有相变特征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51、E324和E381进行海水长期饥饿培养,测试每毫升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菌落相变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菌体形态观察与饥饿胁迫前后菌株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毒力对比。结果发现,饥饿培养的细菌活性可分为3个时期:1~5 d为上升期,每毫升海水中可培养细菌数增加并达到最高,菌落表型无显著变化;中期为下降期(5~40 d),细菌数量急剧下降,部分菌体的运动环皱缩;41 d后进入平台期,各菌株在海水中的数量保持在103~104cfu·m L-1,经500 d培养,可培养细菌数仍高达103cfu·m L-1,平板上出现一种极小的菌落。扫描电镜发现,130 d饥饿胁迫后多数细胞变为圆球状,部分形成超长的长杆状,或产生成团的絮状物。卤虫致死效应结果显示,多数菌株在饥饿胁迫500 d后的致死率约下降50%。以上结果为解释溶藻弧菌在寡营养海水中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B1的筛选鉴定及其抗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抗水产弧菌的益生菌株,自西沙海域采集的珊瑚和海水样品共分离到125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无溶血性且对多株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B1。基于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鉴定海洋细菌B1为短小芽孢杆菌。以副溶血弧菌13150为病原指示菌,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发酵液抑菌活性,并通过卤虫浸泡方式和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短小芽孢杆菌B1的安全性,同时进行温度、酸碱度、盐度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短小芽孢杆菌B1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等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共培养试验显示,加入等量短小芽孢杆菌B1无菌上清液可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安全性试验发现,短小芽孢杆菌B1对卤虫的72h半致死密度为108cfu/mL,副溶血弧菌13150的72h半致死密度为105cfu/mL。此外,药敏试验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1只对20种常规抗生素中的5种产生抗性;优化后的短小芽孢杆菌B1发酵条件为:温度30℃,pH 7.0,NaCl质量分数为2%。研究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1具有防治水产养殖病原弧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