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大气CO2浓度升高会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植物能够通过气孔调节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本研究以评价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相互关系的指标水分利用效率为切入点,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灌浆期将冠层按距离地面高度分上、中、下三层,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数据对各层叶片光合、蒸腾特性随CO2浓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1)各层叶片净光合速率呈直角双曲线形式增加,不同层叶片之间净光合速率对CO2浓度响应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层羧化速率、光合能力、光呼吸表现不一致,均为上层〉中层〉下层;(2)各层叶片蒸腾速率总体下降,不同层叶片之间蒸腾速率对CO2浓度响应的差异显著(P〈0.01),蒸腾速率的变化是气孔导度随CO2浓度变化的结果,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3)净光合速率提高与蒸腾速率降低,共同使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研究工作有利于加深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认识,也为农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的多层模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LI-6400R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光响应曲线,并将植株分为阴阳叶,观测其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及相关因子日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最大光合速率出现在孕穗期,光响应曲线模拟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光合有效辐射是造成阴阳叶光合速率及其他生理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阳叶在高光强时表现出“午休”现象,而阴叶受光合有效辐射限制,光合速率偏低。不同时期冠层内植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自下而上增大,且阴阳叶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花期地域差异的中稻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热害是湖北省中稻单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与推广,对于转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降低农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的控制下,以中稻品种"广两优香66"为试材,模拟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建立了高温热害减产模型,并用大田调查资料作对比,筛选最优投保集中时段。基于10个试点县(市)1981-2016年每年7月16日-8月31日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高温热害风险分布模型。综合减产率模型和概率分布模型,厘定了不同免赔率下,以县(市)为单位的,多个投保时期的中稻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的纯费率,为被保险人提供多种投保方案。结果表明:中稻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保险的最优投保时间为开花始期后20d,开花始期为7月下旬时费率最高,随着开花期的延迟,费率逐渐降低。纯费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咸安、赤壁、浠水、麻城等热害高风险区费率较高,襄阳、随州等低风险区费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选取湖北省9个代表站历史倒春寒灾害序列资料,分析1951-2010年倒春寒过程中最大降温幅度、最低日平均气温、持续天数变化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倒春寒评估模型,探讨湖北省倒春寒发生影响程度。结果表明:60a来,湖北3月倒春寒发生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倒春寒频次以20世纪60、70年代最多,80、90年代明显下降,而2000-2010年又有所增加;倒春寒发生过程中,平均最大降温幅度的年代际间变化不大,但3月最大降温幅度大于4月;3、4月倒春寒过程最低日平均气温按年代比较显示,在2000-2010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1951-2010年,倒春寒持续天数平均为4.1d,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运用评估模型对2010年4月12-15日的倒春寒过程评估表明,9个代表站中5站为中度倒春寒,4站为轻度倒春寒。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气象因素对油菜正常生长的影响,更好地指导油菜生产,对2019—2020年度湖北省油菜生长发育期间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0年度湖北省油菜播种期—苗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导致冬前油菜长势较差,但光照条件好,总体气象条件与上年度相当;越冬期平均气温明显偏高,生育期较上年度提前5 d左右,...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1981年以来湖北省中稻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北省国家基本气象站中选择有中稻观测资料且较完整的武汉市、随州市、利川市、钟祥市、谷城县等5个站点1981-2008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资料,考察1981年以来湖北省不同地区气象要素旬变化及其对中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稻营养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大多呈现升高的趋势;生殖生长期平均最高气温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现降低的趋势,且8月中旬旬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下降.整个生育期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平均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导致生育期缩短,但生殖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降低导致生育期延长.综合气象要素的变化导致中稻全生育期天数与营养生长天数在鄂东南、鄂西南、鄂东北、鄂西北表现延长的趋势,在江汉平原表现为缩短的趋势;生殖生长天数在不同地区则统一表现出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黄颡鱼病害早期预警预报,降低鱼病暴发风险,在对2020、2021年湖北黄颡鱼春季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颡鱼病害暴发前及其发生期间天气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病害发病等级标准及鱼病气候胁迫指数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对两者统计相关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法、百分位阈值法等方法推算病害等级预测的气候胁迫指标。结果表明:春季降温降水等天气气候急剧变化,造成鱼塘水体低温低氧环境是黄颡鱼病害暴发的催化剂;黄颡鱼病害发生等级DG与气候胁迫指数C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G=0.215·e0.0251×CSI,P<0.001);综合分析得到“溃疡综合征”轻、中、重级发生对应的气候胁迫指标CSI分别为60、80、100。为黄颡鱼春季病害的气象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科学防控晚疫病提供依据。对湖北省2011—2019年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利用2011—2017年数据及判别分析方法,结合人为防治因子建立了平原低山丘陵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晚疫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最低气温、4月上旬日照时数以及4月下旬风速相关性较好(P<0.05),晚疫病发病率模型自身回代及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5.9%和75.3%,2018—2019年试报准确率达到61.7%。晚疫病发病率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通过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当年发病情况可以为农技人员提前开展晚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7月22至8月2日、8月10-25日湖北省先后出现两段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对湖北省中稻抽穗扬花和灌浆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调查,湖北省大部中稻都遭遇了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结实率下降明显.部分中稻灌浆期再度遭遇高温热害,千粒重也有所下降,2016年夏季高温热害对湖北省中稻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除了高温热害,前期的梅雨期暴雨洪涝也对中稻产量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分蘖期受淹.有效穗减少,也是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