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为测定生长与新陈代谢对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幼蟹和不同组织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的影响及分馏系数,本在水族箱(0.2 × 0.2 × 0.3 m)中分别养殖EA组(4.0 g ± 0.5 g)和EB组(15.5 g ± 0.5 g)2组中华绒螯蟹幼蟹,分别于0、7、14、21和28 d时采集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和鳃组织,探究其碳稳定同位素周转过程,并测定了幼蟹对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结果显示,EA组幼蟹碳稳定同位素的周转速率大于EB组,周转速率随着幼蟹规格的增大而减小。幼蟹肝胰腺的周转速率最快,其次是肌肉,最后是鳃,其中EA组幼蟹肝胰腺、肌肉和鳃的半衰期分别为20.88、29.37和34.14 d,EB组分别为21.73、35.18和66.01 d。新陈代谢是驱动幼蟹体内碳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子,幼蟹肝胰腺、鳃和肌肉中新陈代谢占碳稳定同位素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79.82% ~ 94.04%、(67.00% ~ 81.90%和71.61% ~ 90.36%。幼蟹对饵料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分别为0.98‰ ± 0.19‰和3.01‰ ± 0.02‰。本研究不仅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还为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的饵料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结果表明:(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P<0.05),而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P<0.05),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含量显著高于CTF组(P<0.05 ),而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胰腺中蛋白质显著增加(P<0.05);(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4)越冬过后,扣蟹肝胰腺消化酶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该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而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生长与新陈代谢对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幼蟹和不同组织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的影响及分馏系数,本实验在水族箱 (0.2 m × 0.2 m × 0.3 m)中分别养殖EA组[(4.0 g ± 0.5) g]和EB组 [(15.5 g ± 0.5) g]2组中华绒螯蟹幼蟹,分别于0、7、14、21和28 d时采集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和鳃组织,探究其碳稳定同位素周转过程,并测定了幼蟹对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结果显示,EA组幼蟹碳稳定同位素的周转速率大于EB组,周转速率随着幼蟹规格的增大而减小。幼蟹肝胰腺的周转速率最快,其次是肌肉,最后是鳃,其中EA组幼蟹肝胰腺、肌肉和鳃的半衰期分别为20.88、29.37和34.14 d,EB组分别为21.73、35.18和66.01 d。新陈代谢是驱动幼蟹体内碳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子,幼蟹肝胰腺、鳃和肌肉中新陈代谢占碳稳定同位素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79.82%~94.04%、67.00%~81.90%和71.61%~90.36%。幼蟹对饵料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分别为0.98‰ ± 0.19‰和3.01‰ ± 0.02‰。本研究不仅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还为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的饵料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4.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养殖的河蟹囤养期间营养品质,本研究用配合饲料养殖的河蟹(CF)和冰鲜鱼养殖的河蟹(CTF)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囤养,比较可食率、常规营养物质、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 囤养期间,两种饵料河蟹性腺指数呈上升趋势,肝胰腺指数和总可食率呈下降趋势,出肉率无显著性变化;(2)囤养期间,两种饵料河蟹肝胰腺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性腺脂肪呈下降趋势,肌肉当中营养物质无明显变化;(3)CF河蟹可食组织(除精巢外)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CTF河蟹,而肝胰腺和卵巢中EPA和DHA含量显著低于CTF河蟹(P<0.05)。囤养过后,CF河蟹可食组织C18:2n6(LA)、C20:4n6(ARA)、∑n-6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CTF河蟹(P<0.05),CTF河蟹可食组织EPA、DHA和∑n-3PUFA含量增加且显著高于CF河蟹;(4) 两种饵料河蟹囤养过后肌肉当中甘氨酸(Gly)含量增加,而组氨酸(His)、精氨酸(Ary)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CF河蟹性腺囤养前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CTF河蟹(P<0.05),囤养过后CTF河蟹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F河蟹(P<0.05)。综上所述,两种饵料养殖的河蟹囤养期间未出现明显的“掉膏”现象,但可食组织营养物质有明显的流失尤其是肝胰腺,从脂肪酸和氨基酸来看,囤养期间配合饲料河蟹C18:2n6和C20:4n6含量增加,冰鲜鱼河蟹EPA和DHA含量增加,整体而言囤养对河蟹脂肪酸有一定优化作用,肌肉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而性腺当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下降,整体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