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为探究安全高效调控丝状绿藻生长的解决方法,本研究开展了两次生物操纵实验。首先研究了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子陵吻鰕虎鱼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底栖丝状绿藻—水绵(Spirogyra sp.)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中华鳑鲏处理组的固着态水绵生物量从实验前期的90g/m2下降到实验末期的34 g/m2,相对于其它生物操纵对象,中华鳑鲏对浮游态和固着态水绵抑制效果尤为显著。进而,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华鳑鲏对多种底栖丝状绿藻,包括水绵、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刚毛藻(Cladophora sp.)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鳑鲏处理组中,固着态水绵生物量(146 mg/m2)显著低于对照组(8423mg/m2),固着态水网藻生物量(49mg/m2)略低于对照组(56mg/m2),固着态刚毛藻生物量(486mg/m2)也低于对照组(1516mg/m2),结果进一步表明支持中华鳑鲏对水绵、水网藻、刚毛藻均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水绵抑制效果具有显著性。中华鳑鲏在抑制底栖丝状绿藻生长的同时对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作为控制丝状绿藻的潜在生物操纵对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根据2000-2017年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9%和1.87%,且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就业人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技术水平、城镇化率对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化水平推动农业碳减排,中部农业技术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能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西部农业就业人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造成农业碳排放量增长快。 相似文献
5.
<正>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是一种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因其具有不用对指标赋权、计算简便、结果合理、应用灵活等特点,能充分利用样本资料所反映的统计信息对参评对象做出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生产状况及各种指标的评价分析。鉴于此,本文利用TOPSIS法的计算原理,建立黑龙江省垦区畜牧业生产状况评价模型,应用于黑龙江省垦区各管局的畜牧业生产状况的评价分析,对各管局的畜牧生产水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鞘蛾幼虫在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林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于林木生长及分布不均所致。 相似文献
7.
同核异质粳稻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在小孢子收缩期,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形态结构类似。多数不育系的小孢子都得到发育,不同程度地充实有淀粉粒的花粉。同核异质的四种不育系单核大液泡期的小孢子出现呈同心圆状的复合膜状结构。与保持系明显不同。在野败型和野栽型不育系中,这种复合膜状结构比在BT型和滇型不育系中出现早且多。对成熟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保持系花粉粒圆球形,而不育系显示出不同程度不规则,镀缩的花粉粒,野败型和野栽型不育系出现明显凹陷的花粉粒,BT和滇型不育系中仍有部分圆型饱满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8.
2000—2018年长三角中心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获取5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趋势分析、点密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中心区的土地利用转移的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9年间长三角土地利用转移空间上,北部及沿海地区变化以建设用地转入为主,西南部以林地、草地转入为主,耕地转入量集中在西北地区,且原地保持率逐渐变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耕地具有较高的碳排放强度,林地具有较强的碳吸收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分布方向具有集聚向内陆转移,空间发展"东—西"方向扩张强度大于"南—北"的特征;空间分布具有"南高北低性""南部分散性"两个时空特征。总体来看,碳汇与碳源用地的结构调整,是实现碳平衡及碳峰值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的集中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保持较高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降低碳排放强度集中度;受辐射较为明显的地区,应控制新增碳源用地,挖掘潜在碳汇用地,实现区域内的碳平衡;生态资源良好、碳汇用地规模较大的地区,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在保证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