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清道夫受体(SR)是一类对化学修饰的脂蛋白具有很强结合活性的糖蛋白家族。本研究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三角帆蚌hcSRCR1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00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8.16 ku,理论等电点为5.55;预测含有2个SRCR结构域和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SRCR1 mRNA和蛋白表达模式基本相同,均在三角帆蚌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且在紫色选育系外套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选育系。外套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SRCR1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外褶的内、外上皮细胞层以及腹膜处的上皮细胞层中表达。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cSRCR1基因与贝壳珍珠质颜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珍珠颜色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徽省养殖青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与D-loop区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滁州、怀远和无为3个青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并评估突变、环境选择和基因流等因素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d 0.5,Pi 0.05);群体间出现了高度分化(Fst 0.15),但是仍有遗传背景交叉;Cytb基因与D-loop区分别检出9个和41个变异位点;群体间基因交流明显(Nm 1);受到纯化选择作用(Ka/Ks=0~0.099)。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颜色与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otal carotenoids content,TCC)密切相关。为研究养殖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影响,选用不同颜色选育系(紫色选育系和白色选育系)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40 d的养殖实验。通过设置4种浓度梯度(5、10、20、40 mg/L)分别进行添加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三角帆蚌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中TCC也相应增加,但不同颜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累积效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40 d后,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的各颜色参数(L*、a*、b*、C*和ΔE)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实验组之间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边缘壳珍珠质颜色参数值a*、b*和C*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变化(P0.05)。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各实验组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参数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体内能够富集更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而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影响,在26℃的水温条件下,通过在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孵化密度和水流量进行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交互试验,观察并统计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及鱼苗的畸形率。试验结果,当水流量为30 L/h时,整体呈现出随着孵化密度的提高,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降低、畸形率上升的趋势。孵化密度在80粒/L时,孵化时间为45 h,孵化率为75. 6%,畸形率为8. 8%;孵化密度达到120粒/L时,孵化时间为43 h,但畸形率升高至33. 8%,孵化率降低至51. 7%。当孵化密度为70粒/L时,整体呈现出随着水流量增大,孵化率升高、畸形率降低的趋势。静水孵化组的孵化时间比水流量在20 L/h以上的试验组长4~5 h,孵化率仅为28. 0%,畸形率高达83. 3%。水流量高于20 L/h的试验组,受精卵发育时间基本稳定在45~46 h,孵化率升高至69. 3%以上,畸形率降低至31. 7%以下。水流量增大至40 L/h时,可将受精卵全部冲起,孵化率升高至79. 3%,畸形率降低至8. 4%。水流量增大至50 L/h以上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变化。在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双因子交互试验中,水流量在30 L/h以下时,中华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水流量在30 L/h以上,水流量和孵化密度的数值比大于1/2时,比较适宜中华倒刺鲃胚胎的发育,孵化率均在65%以上,畸形率均在15%以下,且数值比越大,孵化率越高,畸形率越低。结果表明,孵化密度和水流量均是中华倒刺鲃胚胎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