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中国水稻所保存的籼型紫叶稻分别与正常绿叶稻广四、二九丰杂交。发现紫叶稻遗传具有特异性:即这两个绿叶稻品种均带有一紫叶抑制基因Ipl(t),使得杂种F1并不表现紫色而呈绿色,F2群体中绿叶与紫叶之比表现55∶9的基因分离模式;用2,4D诱导孤雌生殖,发现2,4D能有效促进子房膨大,但得不到种子。本文认为紫色等色素性状作为孤雌生殖的标记,尚有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利用新的标记基因诱导、鉴定孤雌生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glgC-TM基因转化水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glgC-TM基因导入多个水稻品种。研究表明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潮霉素是一种很好的筛选剂,成熟胚以及国产的羧苄青霉素不适宜用作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质粒在转化过程中对抗性愈伤的得率和阳性植株的转化率不存在显著影响。T1代PCR检测表明,在转基因当代就有可能获得转基因纯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粳稻品种兰胜获得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矮化突变体ddu1。GA3点滴诱导水稻第2叶叶鞘伸长和α淀粉酶诱导反应表明,ddu1并非为GA的缺陷型和信号传导阻碍矮化。将该突变体与籼稻浙辐802、明恢63和粳稻品种日本晴进行正反交配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而等位性检测表明ddu1与d1、d18、eui1和eui2均不等位。通过SSR和STS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SSR标记RM427附近,随后又发展了多对有多态性的SSR和STS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STS标记R5309和R374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4和2.0 cM。  相似文献   
4.
水稻根系活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典型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 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在抽穗期用TTC法考察根系活力。利用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根系活力进行QTL分析,在第4染色体的RG449和RG809之间检测到一个QTL。用Epistat软件分析影响根系活力的单个位点和位点间的互作,结果在RG809附近检测到一个单基因,并检测到2个条件型互作和4对互适型互作,这些位点分布在第1、2、4、7、8、9和1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课题“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入我国杂交水稻”已通过成果鉴定。该研究构建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Xa21基因转化系统 ,利用该系统成功地将我国科学家参与克隆的Xa21基因转入我国8个水稻品种 (包括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 ) ,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 ,Xa21均保留了对白叶枯病的高度抗性和广谱抗性。分子分析和抗性分析表明通过 ,筛选获得的单拷贝Xa21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规律 ,并已稳定遗传到T3或T4代。该研究还建立了Xa21转基…  相似文献   
6.
基因枪转化的bar基因表达盒在水稻中的重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Southern杂交和引物组合PCR技术研究了基因枪转化的bar基因表达盒(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中的重组结构。bar基因表达盒的多个拷贝通过重组连接形成1~3个转基因串联子,彼此邻近整合在受体基因组内一个较大的染色体区域,不同转基因串联子之间由水稻基因组DNA间隔,形成转基因簇。bar基因表达盒形成转基因串联子时,存在头接头、头接尾、尾接尾3种连接方式,通常伴随着bar基因片段的截短。  相似文献   
7.
真核生物中同源异形盒基因是指共含一个保守的DNA序列的基因,即同源异形盒。该序列长180bp,编码含有60个左右氨基酸的同源异形盒结构域,编码一大类具有转录特征蛋白的基因家族,对于维持生物个体形态建成、生殖发育、非生物胁迫等基本生命活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上已经识别并克隆出越来越多的同源异形盒基因,并根据这些基因的同源异型框和具有的其他保守基因结构域对其进行了正确的分类。本文基于人们对植物中现有这些基因的认识,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对于水稻同源异型盒基因的分类、基因结构类比、各同源异型盒基因突变体功能,并对水稻中同源异形盒基因功能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转抗菌肽B基因和bar基因籼稻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运用基因枪法将含有bar基因和cecropin B基因的质粒pCB1导入籼稻品种特青的幼胚细胞,筛选后得到3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转化当代植株表现出对Basta很强的抗性,同时也增强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叶片形态建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徐静  王莉  钱前  张光恒 《作物学报》2013,39(5):767-774
叶片形态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稻高产育种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已克隆多个叶形相关调控基因综述了水稻叶片形态(叶片卷曲度、倾角、披散程度以及叶片宽度)建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水稻叶片的卷曲主要是通过卷叶基因调控叶片近轴/远轴间的发育、泡状细胞的发育及其膨胀和渗透压、厚壁组织的形成以及叶片角质层的发育等来实现。影响植株空间伸展姿态的叶倾角主要通过叶角基因调控油菜素内酯的信号传导来影响叶枕细胞的生长发育;唯一被克隆的影响叶片披垂度的披叶基因DL1是通过控制叶片中脉发育而改变叶片形态的;而窄叶基因则主要通过调控生长素的合成与极性运输、维管组织的发育和分布,影响叶片维管束数目及宽度。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克隆的叶形调控基因间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完整清晰地勾勒水稻叶形建成和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对进一步构建相关的调控网络,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稻壳颜色标记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褐色稻壳的遗传研究表明,颖壳颜色是一对隐性基因控制;采用带褐色颖壳标记的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协青早杂交,以系谱法选择并利用协青早A测定不育性的保持性,从中选育出1个带褐色颖壳的保持系,并进而转育成相应的不育系色选A;用色选A与颖壳颜色正常的恢复系制种后,收获杂种种子和恢复系种子,然后利用色选机分选杂种种子与恢复系种子,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