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麦膳食纤维含量丰富,β-葡聚糖含量高,保健功效强,是重要的功能性农产品。为了全面了解不同地区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全国7个不同省份元麦棱型、粒色、β-葡聚糖含量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分析了气候、遗传育种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对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针对有关元麦β-葡聚糖合成筛选的有效基因少,气候与栽培措施对元麦β-葡聚糖的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建议:(1)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筛选相关位点与候选基因,挖掘与利用和β-葡聚糖合成相关的关键或主导基因,为元麦营养育种提供分子基础。(2)实际生产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高产高β-葡聚糖含量的加工用营养元麦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缓解不良生长环境的影响。元麦分子育种和适宜的栽培措施有助于提高元麦生长适应能力,稳定元麦β-葡聚糖的含量,保障高品质元麦原料,推动健康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稻秸非均匀性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本研究通过前期不同行间距配置试验筛选出30 cm+15 cm的优势宽窄行组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宽窄行稻秸分布比例处理(T1:0、T2:25%、T3:50%、T4:75%、T5:100%),分析窄行(苗带)土壤理化性质和...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在机插粳稻上的应用效果,以水稻南粳5055为材料,基于减施25%的化肥氮,设置有机肥等氮量替代(T1)、缓混肥一次性基施(T2)、缓混肥与常规氮肥一基一追配施(T3)3种施肥模式,以施用常规化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3.90%,T2和T3处理则分别减少了4.09%和0.67%。T2处理产量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其总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T2处理的氮素吸收量较CK显著降低,但T1和T3处理均与CK无明显差异,并且T3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T1和T3处理均较CK提高了水稻净收益,但T1处理的有机肥使用会增加投入成本,而T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1.0 mg/kg左右)大田试验,在水稻灌浆期(花后6和12 d)进行不同浓度(CK:0 g/hm2、T1:20 g/hm2、T2:40 g/hm2、T3:60 g/hm2、T4:80 g/hm2、T5:100 g/hm2、T6:120 g/hm2)有机富硒液体肥(有机硒≥6.0 g/L)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硒肥喷施对水稻株高、穗长、枝梗数、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过高(120 g/hm2)则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其中硒肥喷施浓度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7850,P<0.05)。随着硒肥喷施浓度的提高,不同组织部位硒含量均显著线性增加(P<0.01),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其中CK处理大米硒含量为0.32 mg/kg,虽已超过《富硒稻谷》标准(0.04~0.30 mg/kg),但可保证大米硒日摄入量在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50~250 μg/d,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喷施浓度为120 g/hm2时大米硒日摄入量为276 μg(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超出了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喷硒使得硒累积在茎鞘、叶片和穗轴+枝梗中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精米、米糠和颖壳中的硒含量占比则有所降低。不同硒肥喷施浓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P<0.05),提高整精米率和垩白度(P<0.05),对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使得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来看,硒肥施用浓度为100 g/hm2时,可显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衰老,提高收获指数,促进增产;提高植株地上部硒含量,确保大米硒日摄入量在适宜范围;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介绍了优质杂粮?苏裸麦2号?的选育背景、过程和栽培技术,该品种有效穗适中,穗型较大,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中等,丰产性较好,抗逆性中等,品质较好,可作优质杂粮开发利用;研发了以?裸大麦2号?等裸大麦品种青籽粒为原料制作的?冷蒸?食物、裸大麦干籽为原料制作的裸大麦面条、速食裸大麦粉和裸大麦面疙瘩等系列产品;构建了?科企融合、农旅对接?的产业技术推广与开发模式;阐述了裸大麦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群体特征以及超高产生理特性、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技术以及超级稻栽培的研究进展,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与超级稻栽培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生长促进剂对稻茬麦幼苗生长及其抗寒性的影响,以扬麦29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表油菜素内酯(24-EBR)、6-苄基氨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对稻茬麦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3叶期喷施0.01、0.10 mg/L24-EBR,1、10 mg/L6-BA和10 mg/LNAA,稻茬麦地上部干物质、根干质量和根平均直径均升高,冻害率和冻害指数均降低;叶片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最大升高幅度分别为1 mg/L6-BA处理下的7.36%(蛋白质含量)和0.10 mg/L 24-EBR处理下的7.33%(SOD活性);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0.10 mg/L 24-EBR处理下的26.95%。喷施上述适宜浓度植物生长促进剂,有利于提高低温胁迫下稻茬麦的抗寒能力及幼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人参膏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膏为人参的乙醇浸出物,经加工而制成的膏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类。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人参皂甙,硫酸--香草醛比色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540nm。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江苏如东草甸土水稻穗肥减氮运筹效应,以当地农户传统施肥模式(A)为对照,在穗肥减氮10%的情况下,设置B(2∶1)、C(1.5∶1.5)、D(2.5∶0.5)、E(3∶0)、F(0∶3)5个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水平,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产量效益、群体质量和稻米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穗肥减氮10%后,不同施肥比例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产量与之相反(除F减产6.67%),其中C增幅最大(2.47%),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与千粒重的提高,其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增幅分别为2.48%、17.31%和3.38%。成熟期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65。抽穗期上3叶(总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均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呈相反趋势(除F处理),其中C成熟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衰减率最低。适当提高保花肥比例有助于上3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且处理C、F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倒2、3叶增加趋势比倒1叶明显。穗肥减氮10%后,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改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全程机械化是油菜生产的必然趋势,鉴于目前中国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耕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适宜中国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效农艺措施。针对直播油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提高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