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5篇
  9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扁茎大豆在黄泛区农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大豆相比,扁茎大豆茎秆生长特殊,茎秆上扁下圆,一般下部11节为圆茎,上部8节为扁茎;叶片着生奇特,扁茎大豆叶片小而多,下部叶片互生,开始转为扁茎的节位叶片对生,上部叶片轮生;顶端花序奇特,顶花序呈簇团状,开花结荚密集;生育期短,早熟,主茎没有分枝,产量较普通大豆豫豆22号高,但抗倒伏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一、特征:该品种由黄泛区农场农科所育成,又名豫泛961,为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  相似文献   
3.
大豆纹枯病与其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及普遍率的关系研究 ,发现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与普遍率都随着大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提出防治大豆纹枯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永锋 《种子》2006,25(3):86-87
“神豆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16.25%。该品种全省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1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8.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4.8%。种植“神豆2号”必须抢时早播,要求行距40~50cm^2密度以1.25万~1.575万株/667m^2为宜。施有机肥2-3t/667m^2,配合施磷酸二铵15~2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5.
黄淮流域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提出了黄淮流域无公害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基地的选择、选地选茬、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精细整地、适时早播、及时中耕除草、科学灌溉、化学除草、适时化控、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以及无公害大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物肥在大豆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撒施生物有机肥和喷施生物高磷钾酵素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此方式对大豆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增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夏大豆化控时间和剂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枝期、盛花期,分别用5%烯效唑粉剂300g/hm^2、450g/hm^2,进行2次化控,可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防止倒伏,增加根容,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增产16.4%,抗倒性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或常规初花期一次化控的处理。盛花后再次化控的三次化控,株高明显降低,但抗倒性与产量与二次化控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地神2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神22”(原名豫泛964)是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被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地神22”。其突出特点是:丰产、优质、多抗、早熟。该品种克服了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内在品质较差,达不到国家优质标准以及干旱年份易裂荚等造成高产不稳产、丰产不丰收的突出问题,且籽粒外观良好,抗逆性强,推广前景广阔。产量表现2001~2002年全省1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4.11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12.75%。2002年9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8.28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14.8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正常年景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