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叶面肥对酸雨胁迫下水稻分蘖期生理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苏州地区水稻苏香粳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叶面喷施法研究了模拟酸雨(pH=3.0)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及两种叶面肥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酸雨使得水稻提高MDA(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POD(过氧化物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降低叶绿素含量、NR(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水稻正常生长,而0.1%稀土微肥与0.1%高效叶面肥溶液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酸雨胁迫产生的损伤。研究表明,酸雨会抑制分蘖期水稻的正常生长,两种叶面肥均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且高效叶面肥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3.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86优242(原名:R优242)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8年春在海南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BT型不育系863A为母本,粳型恢复系R242(H6-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熟晚粳类型的杂交粳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用几种不同糙米色泽的水稻材料互相配组,观察其F1、F2代糙米种皮色泽变化情况,从而初步得到了彩色稻米种皮色泽的大致遗传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控制水稻糙米种皮色泽的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黑色>红色>黄色>白色>绿色;所有种皮色泽的遗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参与作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苏香粳1号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筛选出的4对SSR引物,建立了苏香粳1号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苏香粳1号特异性的SSR指纹是引物RM3475的谱带1、引物RM3533的谱带2、引物RM6920的谱带1.通过与其他香稻材料的遗传关系分析,发现苏香粳1号与苏御糯遗传距离较大,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验证了苏香粳1号具有粳稻的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播期对杂交粳稻“苏粳优3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苏州市农科所试验农场内进行了杂交粳稻“苏粳优3号”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苏粳优3号”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播种,其生育期变化幅度大,主要是由于出穗期前生育天数变化大,而出穗到成熟的生育天数差异不大;由于迟播种的后期温光条件差,使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从而导致减产;随播期推迟,外观米质和碾米品质均变差,对化学品质的影Ⅱ向较小。因此应适当提早播种,建议在5月30日前播种,从而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