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林业   33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柠檬桉9年生单株的材积是蚬木的32.1倍。经不同浓度KNO_3、不同光照强度诱导后,柠檬桉不同叶龄叶的NR(硝酸还原酶)活力均明显高于蚬木。柠檬桉成年树中龄叶片NR活力提高的速度在4h内比蚬木的快2.3倍,而蚬木的NR活力衰减速率在4h内比柠檬桉的快35%。在不同浓度KNO_3溶液中,柠檬桉幼苗吸收NO_3~-量是蚬木的3~10倍,柠檬桉幼苗NO_3~-溢泌量是蚬木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当地珍贵速生树种人工林的发展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广西5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差异,以相同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黧蒴椎(Castanopsis fiss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elurei)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法,测定和分析该5种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5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大小均为:火力楠黧蒴锥红椎黑木相思米老排。但5种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大小不一,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5种林地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5种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相对较强的是米老排人工林,较弱的是黑木相思林和火力楠林。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稀土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50、100、200、300mg/L的稀土处理巨尾桉幼苗,以探讨其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能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和栅栏细胞密度,提高叶片N、P、K以及蛋白质含量,提高苗木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邓兆峰  方丽英  吕成群  黄宝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1-1102,1113
[目的]为林业生产防治青枯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广西上思县2种发病症状的桉树病株根上收集青枯病病原菌,按柯赫原则研究其致病性。[结果]2种症状的90%以上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完全相同,分离培养证实均是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青枯病菌。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慢性型青枯病菌部分菌株发生变异,致病性减弱甚至丧失,急性型青枯病菌的菌株致病性未减弱。接种试验表明,急性型症状病株上分离所得青枯病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症状的病原菌,桉树苗木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结论]2种症状分离到的病原菌都为青枯病菌,均有明显致病性,急性型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筛选出4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将广西大学林学院提供的菌株喷施于被松突圆蚧侵染的松树树冠上,结果表明:5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均远远高于松突圆蚧的自然死亡率,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试验进行后的第125天和第2次试验进行后的第85天再次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菌液对松突圆蚧的防治作用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
土壤益生菌对盆栽马尾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不同组合接种到盆栽的马尾松幼苗根部,结果表明:2号固氮菌 解磷菌组合处理的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长11.6%;2号固氮菌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长23.3%;两种固氮菌 解磷菌 解钾菌组合处理的苗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45.5%和48.8%。而土壤中的N、P、K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号固氮菌则使土壤含氮量增加54.2%,其它处理均使土壤含氮量减少。可溶性磷增加20.0%~50.0%,可溶性钾增加144.4%~277.8%。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灰木莲、巨尾桉和厚荚相思3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为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对3种8年生人工林0 ~ 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总量为灰木莲>厚荚相思>巨尾桉.同一树种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是:灰木莲林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巨尾桉林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厚荚相思林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2)3种林地土壤的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特征表现为细菌最多,真菌数量最少,但在不同季节里有变化.灰木莲林地和厚荚相思林地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巨尾桉林地;而巨尾桉林地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春夏两季均大于另外两种林地,但秋冬两季则是3种林地中最少的.(3)3种林地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春季基本持平,但在夏季和冬季的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种林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两次高峰,冬季的酶活性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组织培养中易出现玻璃化苗的植物种类、玻璃苗的形态解剖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玻璃苗的成因以及防治玻璃苗形成的措施等。易出现玻璃化的植物种达8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玻璃苗的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苗;糖代谢发生障碍,降解加快,利用滞缓;蛋白质含量及酶活性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苗。取材部位及外植体大小、光照、温度、封口材料、培养基的类型、植物激素等条件不适合都可能引起玻璃化现象。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为克服试管苗玻璃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40种阔叶树树冠的外、中、内层同龄叶中,均以外层叶的气孔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层叶,内层叶气孔密度最低。新银合欢和马尖相思幼苗在高光照强度下所形成的叶气孔密度最高,中等光照者次之,低光照者最低。在蓝光照射下形成的叶气孔密度最高,其次为红光照射者,自然漫射光下最低。这说明光照强度和光波长对气孔密度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