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倒伏的类型及原因(一)倒伏的类型倒伏是指玉米茎秆倾斜或节间折断。根据茎秆倾斜程度,又分为茎倒、根倒和茎折断三种。茎倒是指茎秆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时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或雨水过多,遇大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秆折断主要是指抽雄前  相似文献   
2.
茄链格孢菌侵染马铃薯叶片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茄链格孢菌对马铃薯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分生孢子各个位置都可萌发产生芽管|接种6 h后,菌丝顶端出现附着孢|接种8 h后,菌丝从细胞间凹陷处直接侵入感病品种东农303叶片表皮细胞内|接种24 h后,受侵染寄主细胞中的菌丝向相邻细胞扩展蔓延,感病品种细胞内含物及各类细胞器基本完全消解。在抗病品种克新1号上,茄链格孢菌的侵染情况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发生时间明显较感病品种推迟,寄主细胞内的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并且在接种24 h后出现细胞壁加厚的防卫反应,在感病品种上没有观察到防卫反应现象。说明抗病品种对茄链格孢菌具有一定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多年来,国内外在该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性分化与诱导抗性机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就该病害优势致病菌新月弯孢菌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n]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与生理分化机理、毒素结构鉴定、毒素合成与调控、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玉米弯孢叶斑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同酶系组成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该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系统,采用酶系混合物裂解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方法进行原生质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混合酶系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系,可以产生原生质体6.78×106 cfu/mL。用PEG介导方法转化共获得16个稳定的转化子,从中随机挑取5个转化子发现质粒pV2已被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系,建立了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筛选和鉴定拮抗该病原物的木霉菌,并测定了其室内防效.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明确了引起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15株木霉菌中筛选获得3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木霉菌LG004-52、LS0...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信息学鉴定Clpg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lpg)在病原菌-寄主植物互作时期的表达情况,鉴定Clpg基因的家族成员,研究每个成员在侵染过程的表达水平,明确Clpg基因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lpg基因家族有4个成员,分别命名为Clpg1、Clpg2、Clpg3和Clpg4,均含有3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与其他真菌PG基因具有相同的NTD、DD、GHG、RIK保守结构域。Clpg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在3 h达最高值;Clpg2、Clpg3和Clpg4基因的表达趋势为逐渐上升,结果暗示Clpg基因可能参与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异源三聚体G信号通路在调控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侵染结构形成和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新月弯孢全长cDNA文库中的EST序列,克隆获得一个含1 074bp开放读码框(ORF)Gα基因。该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357个氨基酸,被命名为Clg2。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证明Clg2蛋白具有Gα蛋白结构特征和保守序列区,与小麦黄斑叶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Pt-1C-BFP)和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中的Gα蛋白相似性高达96%和97%,处于同一分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Clg2基因在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显示在菌丝中表达水平最低,在分生孢子中表达量最高,暗示Clg2基因在病菌分生孢子形成期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将为开展Clg2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围绕植物病原真菌粘附寄主表面、侵染结构的形成、侵入寄主、在寄主内定殖与扩展四个侵入寄主的主要步骤,进行分子解析的阐明,有助于更好的评估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BD SMART technique and LD-PCR were applied to synthesize double strand cDNA(ds cDNA).The ds cDNA and pGADT7-Rec were transfered into competent yeast cell to construct yeast two-hybrid cDNA library of Curvularia lunata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brary capacitance was 2. 46 × 105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was 2. 13 × 105 / μg pGADT7-Rec. The plaque titer of the library was 2. 5 × 108 pfu / mL and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was 88. 24% . The length of inserted cDNA fragment was ranged from 0. 4 kb to 3 kb in averag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BD SMART technique to construct yeast two-hybrid cDNA library of C. lunata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