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420篇 |
免费 | 2638篇 |
国内免费 | 35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61篇 |
农学 | 2163篇 |
基础科学 | 1820篇 |
4051篇 | |
综合类 | 21123篇 |
农作物 | 2918篇 |
水产渔业 | 1913篇 |
畜牧兽医 | 6500篇 |
园艺 | 2964篇 |
植物保护 | 17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3篇 |
2023年 | 855篇 |
2022年 | 1883篇 |
2021年 | 1852篇 |
2020年 | 1749篇 |
2019年 | 1730篇 |
2018年 | 1213篇 |
2017年 | 1968篇 |
2016年 | 1342篇 |
2015年 | 2020篇 |
2014年 | 2275篇 |
2013年 | 2486篇 |
2012年 | 3734篇 |
2011年 | 3637篇 |
2010年 | 3398篇 |
2009年 | 3140篇 |
2008年 | 3181篇 |
2007年 | 2849篇 |
2006年 | 2414篇 |
2005年 | 1901篇 |
2004年 | 1218篇 |
2003年 | 746篇 |
2002年 | 806篇 |
2001年 | 769篇 |
2000年 | 655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研究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选取精神良好、健康的上海水牛犊牛(1岁内)、青年牛(1-2岁)、成年牛(3岁以上),测定了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显示,上海水牛的体重随月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的22项血液生理指标含量中,有10项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12项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RETIC)、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的18项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中,有9项指标(血糖(GLU)、肌酐(CREA)、磷离子(PHOS)、钙离子(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胰淀粉酶(AMYL))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9项指标(尿素(UREA)、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ALB/GLOB)、碱性磷酸酶(AL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RIG)、脂肪酶(LI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上海水牛的选种选育、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中的碳中和农业生物、人工光合作用与农业驱动以及该理念的工程化应用问题;最后,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海岸带农业核心碳汇,包括原位监测、同位素标记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碳汇增强技术,为后续海岸带碳中和农业的构建、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了挖掘调控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 Berg)肌肉生长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对不同生长速度乌苏里白鲑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期为乌苏里白鲑群体选育提供基础数据。首先,在同等条件下(从混合池中)随机选择乌苏里白鲑F2个体进行实验分组(快长组和慢长组)。接着分别从快长组[体重为(219.20±38.66) g]和慢长组[体重为(74.30±17.86) g]中随机选取10尾样本,取其背部肌肉进行转录组测序。以FDR (false discovery rate)<0.05且|log2(FC)|>1 (FC, fold change)为条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通过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共筛选出2 21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慢长组相比,快长组中583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及1 628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和结合过程,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251条KEGG通路(P<0.05),其中,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糖酵解/糖异生(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和PPAR信号通路(PPAR signaling pathway)参与细胞生长。之后结合功能注释结果和KEGG,鉴定出肌浆/内质网钙ATP酶基因atp2a1和atp2a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c、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igfbp1以及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1、myh4、myh6、myh7、myh9和myh13等可能与肌肉生长密切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共筛选出10个可能与乌苏里白鲑肌肉生长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为今后乌苏里白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云南植烟区域对烤后硃砂烟叶质量的影响,运用统计性描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植烟区域硃砂烟叶外观质量和理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硃砂烟中部烟叶颜色和色度、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受植烟区域的影响较大;中上部烟叶平衡含水率相对稳定,但叶面密度波动较大,其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17.05%和20.52%;植烟区域对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烟碱、新烟碱、假木贼碱和氯含量差异较大,其CV值高达32.89%~97.29%;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发现,滇中植烟区中上部外观质量、中部理化特性与其它烟区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滇中植烟区的中部硃砂烟叶具有明显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筛选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和适宜在特定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品种推广和生态区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在2020、2021和2022年3个不同年份间分别种植16个玉米品种(L1~L16),对小区产量、株高等重要指标进行记载。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除穗长的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L×Y)、穗行数和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品种效应(L)、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效应(Y)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GGE分析显示,L6(武农科1号)在酒泉市2020和2021年适应性最强,L10(五谷652)在酒泉市2022年的适应性最强;小区产量高且较为稳定的是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小区产量与其余农艺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俱佳且其余农艺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本试验所选择的试点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而指导阿克苏市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实现玉米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以金谷玉6号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在收获期对玉米株高、径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平均产值、净收入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全年施肥量为尿素29.78kg/667m2,重过磷酸钙25kg/667m2,硫酸钾10.4kg/667m2,对玉米的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促进作用。玉米氮肥的利用率为36.26%,磷肥的利用率为17.39%,钾肥的利用率为41.9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