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举世闻名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在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总体分为冰上和雪上项目,伴随我国的冰雪旅游开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随之而来的是运动场和人流密集区的安保警卫问题。例如,哈尔滨市仅2016~2018年度的冰雪季节,冰雪类大型活动规模高达2.7亿人次。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适合高山杜鹃扦插生根的最佳季节,建立高效扦插繁殖体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3种高山杜鹃不同季节扦插前茎段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3种高山杜鹃扦插前的茎段中,大白杜鹃的IAA和GA含量在1月和11月最高,分别达107.51ng/g FW和5.31ng/g FW;ABA含量11月最低,为107.92ng/g FW。长蕊杜鹃的IAA和GA含量均在9月最高,分别达65.4ng/g FW和4.52ng/g FW;ABA含量5月最低,为86.86ng/g FW。糙叶杜鹃的IAA和GA含量同样均是3月最高,分别达121.64ng/g FW和7.76ng/g FW;ABA含量3月最低,为77.33ng/g FW。大白杜鹃适宜扦插时期为11月,长蕊杜鹃为9月,而糙叶杜鹃为3月。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海南省地处我国热带地区,热带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热带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一直以来备受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农产品相关概念的界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海南省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进行研究,系统的分析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拟通过对热带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来增强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开发海南省农产品市场,确保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胚胎发育早期脂肪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黄颡鱼成熟卵及早期胚胎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卵和早期胚胎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软脂酸(C_(16∶0))、硬脂酸(C_(18∶0))、棕榈油酸(C_(16∶1n-7))、油酸(C_(18∶1n-9))、亚油酸(C_(18∶2n-6)),此外,成熟卵中还含有较高比例的亚麻酸(C_(18∶3n-3)).胚胎对不同脂肪酸的利用因胚胎发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囊胚期、原肠期和器官形成期占有较高的比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卵裂期和囊胚期所占比例升高较快;饱和脂肪酸(SFA)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存在着活跃的代谢,为这些时期的发育提供能量.与成熟卵相比,黄颡鱼的受精卵在脂肪酸组成上显示了不同.PUFA比例明显减少,而SFA的比例迅速增加,表明在卵粒受精后,胚胎内开始了活跃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5.
系统观察了隆线潘夏卵的胚胎发育。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学特征,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期、长胚期、双复眼期和单复眼期四个主要时期,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实验得知,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的特征密切相关,卵期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长胚期略有上升,但从双复眼期至胚胎准备孵化期间又持续下降。随着隆线潘夏卵胚胎的发育,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大分子量的蛋白向小分子量的蛋白转化;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隆线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仅用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构建,而且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作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翎鲳和中国鲳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银鲳亲缘关系较远,同为鲳科的鱼类聚类后再与作为外群的刺鲳相聚。系统进化树显示,银鲳为3种鲳属鱼类中较早分化出的种,刺鲳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较鲳属鱼类更为原始的类群,与形态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吴东蕾  左迪  黄有辉  马长安  赵云龙 《水产学报》2014,38(11):1818-1827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PCR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中克隆得到组织蛋白酶L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qCatL(GenBank登录号:KJ913663),同时检测了该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各个组织及添加了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组别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26 bp,编码3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pI)分别为37.63 ku和5.17。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虾蟹类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甲壳动物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qCat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细胞,在肠及触角腺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后,CqCatL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 mg/kg的组别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量受维生素C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罗氏沼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性成熟的雌虾必须经过生殖蜕皮方可交配、产卵;受精卵粘附于腹肢刚毛上;在水温24℃左右的条件下,幼体孵出约需27天;性成熟雌虾能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