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2002—2016年国家冬、春油菜参试的2 075个新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区域试验油菜新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占90.84%。冬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9)单株有效角果数(0.26)产量(0.15)每角果粒数(0.11)千粒重(0.10)种子含油量(0.06);春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5)单株有效角果数(0.20)产量(0.12)千粒重(0.08)每角果粒数(0.06)种子含油量(0.05)。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春油菜区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长江上游、下游区的这2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区及黄淮区和春油菜区5个产区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春油菜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淮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区二者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长江上游区、黄淮区和春油菜区单株产量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产量与种子含油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油菜新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将是中国油菜遗传改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