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为探索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的综合评价方法,连续5 a(2012年5月-2017年6月)对梅州地区的乡土特色中药资源进行调查,选取10种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组对指标重要性的两两比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10种珍稀药用植物各指标的得分,对其受威胁程度及优先保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优先保护级别被评为4个等级。其中,红豆杉、铁皮石斛、巴戟属于一级保护的药用植物,肉桂、土沉香、梅片树属于二级保护的药用植物,黄精属于三级保护的药用植物,青蒿、七叶一枝花、毛冬青属于四级保护,即注意保护的药用植物;分级结果经显著性检验,各级间差异显著,说明分级结果合理,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的综合评价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年生岗梅Ilex asprella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进行定期跟踪观察、调查,岗梅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曲线均呈“S”形,快速生长阶段均集中在5-8月份之间。苗高与地径均有两次高峰生长阶段,分别在6月和7月。8月开始苗高和地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进入11月生长缓慢,直至12月份基本停止生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均符合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的生长规律。根据岗梅幼苗生长特点,幼苗生长过程可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萌动期、出苗期、生长早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6.
对2014年春营建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梅州)区域试验测定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普通香樟实生苗作为参照,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材用香樟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工作,结果表明:香樟测定林各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无性系“1311”“1218”“1217”的树高生长最佳;无性系“1310”“1217”“1311”“1218”的胸径生长最好;无性系“1217”“1311”“1310”“1218”的单株材积均值最大。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无性系“1217”“1311”“1218”“1310”为此次筛选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中加入6-BA 0.04 g·L-1和IAA 0.02 g·L-1,可以显著提高桫椤孢子萌发率和缩短萌发所需时间;原叶体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桫椤原叶体的增殖;原叶体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经4~5次转接后能分化出幼孢子体;桫椤孢子体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1/2 MS;桫椤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