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基层政工干部感慨:现在跟员工交心很难,有的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对工作有看法,宁愿写在网上,也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想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真不容易。笔者了解发现,员工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有的员工觉得“人微言轻”,说了不起作用;二是有的员工心存顾虑,怕“乱说话”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让员工说出心里话呢?笔者认为,基层政工干部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杀虫药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及瓢虫柄腹姬小蜂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室内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及其主要天敌瓢虫柄腹姬小蜂的毒力。结果 表明,阿维菌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和瓢虫柄腹姬小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氰戊菊酯次之,而氟虫腈等则无选择性,建议在天敌较丰富的季节,优先选用阿维菌素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氰戊菊酯可与阿维菌素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国红 《农村电工》2014,(12):43-43
<正>编辑同志:近日,笔者看到一则消息,某单位领导在下属单位报上来的一份总结材料上批示道:我不要看成绩甲乙丙丁,请将问题总结成一二三四报给我。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在总结中谈成绩时总是不惜笔墨,妙笔生花,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往往就不能像总结成绩那样理直气壮了,有的含糊其辞,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5月22日,正值夏茶采摘时节,笔者一走进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官坑村茶农洪观保的家里,一阵浓郁的茶香便扑鼻而来,几台炒茶机正欢快地运转着,一旁的工人则忙着挑拣茶叶。随着机械化操作的普及,如今的茶农们纷纷抛弃了手工制茶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小工厂式的制茶模式。然而,炒茶机、烘干机等制茶设备的增加,也为供电带  相似文献   
6.
山羊霉菌性口炎俗称山羊的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其特征是口腔粘膜和舌面发生白色的假膜及溃疡.该病一般不造成死亡,但因病羊口腔粘膜和舌面发生溃疡无法吃食,导致瘦弱饥饿而死;或者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现将一起山羊霉菌性口炎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 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虫害松针的次生物质变化及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虫害马尾松针叶内非挥发性次生物质单宁、酚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虫害马尾松针叶单宁含量有所升高,虫害8 h后含量升至最高,总酚含量一直高于对照.在此基础上,利用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研究其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取食虫害松针后,其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取食3量、体重增量及其对松针利用和转化效率明显低于未受害松针.说明单宁、酚酸严重影响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进而使其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犊牛肺炎的发病率高居不下,与平时的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密切。其病原复杂多样,更是增加了预防和治疗困难.了解犊牛肺炎的病原及地方流行性、改善提高饲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犊牛传染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春马铃薯膜上覆土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春马铃薯栽培过程中需要人工抠破地膜放苗。采用地膜覆盖露地栽培、一垄双行栽培模式,通过膜上覆土技术代替人工破膜,考查膜上覆土的时间和厚度对出苗率、生育期、商品薯率的影响,探索适合当地马铃薯的栽培方式。研究表明,处理7、8和9顶芽距地表2 cm时覆土,覆土厚度相同,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分别为89.24%、94.97%、95.33%;处理7和8平均生育期与对照一致,均为86天;商品薯率与商品薯产量、生育期、出苗率显著正相关,处理8和9的商品薯率比对照显著增加约5%,其他各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减产范围为6%~65%;处理8生育期为86天,商品薯率为96.40%,高于处理9,与对照相近,为最佳处理。结果表明,马铃薯顶芽距离地表2 cm时,覆土2~3 cm的处理最优。实施膜上覆土解决了人工破膜的弊端,对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