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叶面自由能特征和水滴形态对截留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水法和喷水法测定21种植物叶片的最大持水量,初步探讨叶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和色散分量对叶片最大持水量的影响,并分析2种方法测定叶片持水量不同的可能原因。浸水法和喷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物种间有显著差异(P<0.001),叶片的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9.4~180.0g/m2,94.1~278.3g/m2。浸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与表面自由能、色散分量分别呈正相关(P=0.002,P=0.000),与极性分量呈乘幂关系(P=0.006),与叶接触角呈指数关系(P=0.004)。喷水法测定的叶片最大持水量与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色散分量、叶接触角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喷水过程中,在叶片表面自由能的作用首先在叶面上形成了小液滴,随着喷水过程的进行,液滴在水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大的液滴。 相似文献
2.
由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当前研究生学风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纪律松懈、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通过加强研究生学风修养、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来打造优良的学风,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降雨动能的耗散削减是其重要的水土保持机制,然而缺乏相应的观测测量装置,使得对叶片动能的耗散过程认识并不清楚。为了研究植物叶片在雨滴撞击后的运动过程以及叶片运动能量的变化,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为基础,研制有效检测雨滴撞击之后叶片的运动以及能量耗散测定的装置,对女贞叶片在雨滴击打下的振动进行测量并验证该装置可行性。在对雨滴撞击叶片过程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装置的模块化自主设计,整个监测装置由雨滴发生、叶片运动的监测捕捉和信号的收集处理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雨滴发生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也可直接测定天然降雨)。薄膜传感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包含了雨滴撞击,小水滴飞溅以及薄水层扩散等方面信息。系统输出的电压是背景的几倍到几十倍,电压上峰值和雨滴动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9),信号频域分析发现该系统也能有效捕获连续雨滴撞击树叶的振动信号特征。对于不同动能的雨滴,重复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0%的弱变异和10%~100%的中等变异,说明整个装置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女贞叶片耗散的能量与雨滴输入能量之间具有明显函数关系,叶片所耗散的动能仅占初始雨滴动能的3%~5%,这可能与没有监测以叶柄扭动、振动的过程有关。该装置可监测雨滴撞击叶片所引起的运动情况和叶片对雨滴动能的耗散特征,有利于深入认识植物对降雨动能耗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Pb和Cd在塿土不同剖面土壤中的竞争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种金属离子的共存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从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特征。利用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塿土不同发育层次土壤对Pb~(2+)、Cd~(2+)单一离子和两种离子共存的吸附特征。对于单一的离子吸附,Pb~(2+)在塿娄土耕层、黏化层和钙积层的分配系数为8.0、8.1和6.1,Langmuir方程最大吸附量为6.1、5.8和6.0 mmol kg~(-1);而Cd~(2+)的分配系数为4.2、7.1和4.7,最大吸附量为5.5、4.8和2.9 mmol kg~(-1);三种土壤对Pb~(2+)的吸附性能均强于对Cd~(2+)的吸附。当Pb~(2+)、Cd~(2+)共存时,两种离子间存在竞争吸附作用,致使Pb~(2+)、Cd~(2+)的吸附量均降低,Pb~(2+)、Cd~(2+)互为竞争性吸附离子的亲和力效应在0.8~0.9之间,竞争性的Langmuir吸附方程可用于描述Pb~(2+)、Cd~(2+)的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点的小气候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观测发现,一天当中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点的气温、湿度、光照度的变化规律是:气温在14时左右达最高,在日出前后达最低,而湿度则刚好相反;光照度在中午最强,早晚最弱。 相似文献
6.
7.
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和多种重要的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还对防治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人们对乳酸菌的研究的深入,逐渐明确了其独特的保健作用。试验主要研究南瓜汁乳酸发酵过程中的类胡萝卜素和总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减少,而总酸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9.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物。针对西安不同大气环境条件,研究了常见绿化植物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内总酚含量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叶女贞的总酚含量变化为10.82-45.36 mg/g,小叶女贞为24.14-95.89 mg/g,物种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不同大气环境的采样点之间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大叶女贞中总酚含量与SO2浓度之间达到5%的负相关,其余污染因子与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植物暴露于自然复合污染的环境条件下,总酚含量的升高是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与单个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空气颗粒物污染日益加剧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减轻空气颗粒物污染危害, 利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安全可靠的绿色治理技术应运而生。立足于国内外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 文中系统总结了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5个作用途径, 即减尘作用、滞尘作用、吸尘作用、降尘作用和阻尘作用, 并指出利用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存在的问题与研究需求, 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植被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植物防治技术体系与治理模式等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