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耕牛结(角)膜炎在农村是一种散发性的常见多发病,特别在农忙季节并不乏见,影响了耕牛的使役。[病因]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冬春较少,且患畜以水牛为多,黄牛较少,临诊87头患牛中,水牛占82头。本病的发生一般多系外感风热,内伤劳役所致。如外感暑气熏蒸,热邪乘虚侵入肝 相似文献
3.
4.
瓣胃阻塞,中兽医称为百叶干,是一种严重的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的疾病。本病虽不多见,但早期难以诊断,一般预后不良,常导致耕牛死亡而造成经济损失。据镇宁县兽防站门诊统计,从一九八一年六月~一九八三年五月共收治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高达88.57%,其危害性不容忽视。笔者临诊曾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了8例病牛,其中前期3例,中期2例,后期3例,除治愈前期2例外,其余均死亡。因而探索本病尤其是早期的确切诊断和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为此笔者对8例病牛的临床症状和15例 相似文献
5.
<正>一、瘤胃积食兼鼓气的概念牛瘤胃积食即瘤胃滞食症,又称急性瘤胃扩张,中兽医称之为“宿草不转”,是反刍动物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易发酵的饲料,运动、饮水不足或误食塑料薄膜等导致瘤胃体积增大,肚子胀满,内容物积滞,前胃功能出现障碍,瘤胃蠕动减弱,胃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致使牛在积食的基础上容易继发鼓气,并引发网胃炎、瓣胃梗阻等疾病,如果治疗方法不当、用药不及时等多数病畜久治不愈,会导致机体酸中毒,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贵州省各地在育肥猪中发生着一种自发应激综合征的疾病,其以在饲喂中呈现以肌肉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宰后主要在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处发现白肌肉。外观肌肉呈苍白或浅红色,质地松软,切面因间质水肿而明显分离,放置不久便有汁液渗出。病变以肌肉组织变性、水肿、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我们将其命名为猪自发应激综合征作者认为自发应激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本型白肌肉可看成是自发应激综合征在肉质上的异常表现。我们对此问题于1983年~1987年间在贵州省镇宁、湄潭、印江县调查了1807头猪,检出病猪274头,其发病率为15.16%。为鉴别诊断,我们又进一步剖检了51头患猪,并对其中的40例病猪白肌肉进行了眼观和显微变化观察以及肌肉PH值和毛硒水平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 在兽医临床中往往发现一些找不到特异性病原的疾病,多由于各种不良的饲养管理方式引起,有的病就以“应激”来命名,例如猪的应激综合征(PSS)。而自然发生的PSS是其中的一大类,且导致宰后发生白肌肉。 我们于1983年开始,在贵州省镇宁、湄潭、印江、余庆、威宁、遵义等县陆续发现一种俗称“晕槽 相似文献
9.
<正> 真胃变位和扭转是牛消化系统的重要疾病。国外对乳牛有较多的记载,而国内文献中水牛的临床病例仍属少见。 临床病例 例1 诊号8405,水母牛一头,8岁,1984年5今7日就诊。主诉:患牛于4天前重役,随即拉稀。今饲喂4斤玉米砂和6斤谷壳糠后又立即使役,现食欲废绝。临检:T39.8℃,P58次/分,R16次/分。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鼻镜干燥,口温高。瘤胃蠕动 相似文献
10.
瘤胃积食是牛前胃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往往因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发酵的饲料导致瘤胃容积增大,内容物积滞,以至胃壁受压及神经麻痹,前胃机能出现障碍.中兽医称其为宿草不转.本病以腹围增大,瘤胃内容物充实坚硬,叩诊呈浊音为其主临床特征,特别是舍饲牛、体弱和老龄牛多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