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2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1个类型对5282个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的1405个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共43038个次(一小种一品种为1个次).通过抗条锈鉴定,共计125个左右品种在生产中推广,面积累计达4千万hm2以上:鉴选的532个抗源材料被不同育种单位利用,筛选出了一批抗条中28号和29号的抗源.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下游农家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旱原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研究农家品种的抗逆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以往对农家品种,国内外接种多种小种研究其抗锈性的工作很零星。解放初期卜慕华等在天然诱发杀件下,对15省的548份农家品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1962年季良、阮寿康研究了10个品种的耐锈性,其中有4个农家品种;近年来曾士迈为研究品种的水平抗性、对8个农家品种接种4个小种进行了测定。我们于1965年对中国农科院陕西分院保存  相似文献   
3.
对抗条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互相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锈菌在入侵期(接菌48h)感病品种酶带一致,免疫品种酶带发生明显的变化,慢锈品种在Rf值0.60处增加1条酶带。酶活免疫品种高于感病品种(p<0.05);在发病期(接种20天)感病品种酶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免疫品种酶带稳定,慢锈品种在Rf值0.85处增加2条酶带。免疫品种酶活性比感病品种显著增强(p<0.01)。  相似文献   
4.
5.
1996~2000年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曾发生3次全国性的大流行,陕西关中麦区自1942年以来发生9次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往往会造成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我们根据每年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选用当前全国主要生理小种(类型)对省内、外育种单位及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选送的高代品系、亲本材料及育成品种进行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现将5 a的鉴定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广大植保和育种同行参考.   ……  相似文献   
6.
1991—199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是条中29号、“洛13致病类群”及“洛10致病类群”,在此其间还发现了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它们对当前生产品种的毒力频率高达80.59%,既感染含Yr9的品种,又可感染含有繁6和水源11血统的品种,对当前我省30多万hm2的绵阳系统、川育系统、川农系统等抗锈良种造成严重威胁。据此,本文还提出了有关抗锈良种选育、多样化抗病性的开拓利用、生产品种布局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2003年采自陕西省若干县(区)的205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及类型主要是条中32号、水源11-14和水源11-4,分别为46.34%、11.21%和7.31%。其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优势小种。条中31号出现频率为4.39%,仍呈下降趋势,其它各小种(类型)频率均较低。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  相似文献   
8.
对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条中31号居各小种及类型首位,出现频率为22.36%,出现频率随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2003年条中32号出现频率均居第一位,出现频率分别为46.78%,66.23%,46.34%,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优势小种;其次为水源11 14,水源11-4.分别居第二、三位。条中18,19,22,23,25,26,27,28号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条中31号,32号,水源11 14,太白4的感病品种百分率分别为62.6%,60.9%,56.3%和35.9%。  相似文献   
9.
10.
2000~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2000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为非流行年 ,四川省属于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麦区轻或零星发生。2001年全国小麦条锈病为中度流行年份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中度偏重流行 ,陕西、湖北和河南中部中度流行 ,甘肃中度偏轻发生 ,河南、山西、山东和河北等东部麦区轻和局部零星发生。对 14 82个小麦条锈菌标样鉴定结果表明 ,条中 32号(Hybrid 4 6类型3,HY-3)近年出现频率持续上升,2001年其出现频率首次居各小种及致病类型首位,为28.79%,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小种之一。条中31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9.51%,比2000年13.5%有所下降 ,居第2位。条中30号2001年出现频率为7.33%,比2000年3.55%有所回升 ,在各小种及致病类型中居第3位。抗条锈育种应以条中32、31、30号和水源11类型14为主要对象 ,兼顾条中29号、Hybrid46和水源11的其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