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冬小麦高产高效优化种植管理模式,2009~2010年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当前传统农民习惯模式、调整模式1和调整模式2共3种种植管理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累积转运及子粒产量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健,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指导方针等观点。新阶段我们要抓好5个结合,即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调控力度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胚珠培养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蓝远缘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白菜型油菜材料为父本、3个芥蓝材料为母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探讨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人工合成与创新。结果表明:对授粉2周后的胚珠进行离体培养,获得远缘杂交的异源单倍体植株。对单倍体植株进行秋水仙素泡根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经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和植株田间表型观察,获得3个远缘杂交组合的4个异源单倍体和异源四倍体杂交后代。芥蓝与白菜型油菜远缘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杂交后代植株的许多性状介于亲本之间,营养生长旺盛,植株长势明显强于双亲,分枝增多,可为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和种质资源。本研究对于利用白菜型油菜和芥蓝进行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创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小花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兰考矮早八(大穗型)和豫麦49-198(多穗型)2种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大田种植条件下3个施氮量和5个施氮时期(基追肥质量比为5∶5)对2种穗型冬小麦幼穗总小花和完善小花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和N360处理相比,N180处理的小花发育进程较为平缓。在全生育期施纯氮180kg/hm2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快、周期短,故延迟追氮有利于完善小花的发育;大穗型品种则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周期较长表现规律不明显。随氮肥施用量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品种均表现施纯氮180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均以返青后20 d追氮效果最好。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基施氮肥50%,并于返青后20 d追施50%,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完善小花数目,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获得较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用重组的PCV2Cap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从免疫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后,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利用Overlap PCR方法将VH基因和VL基因组装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ScFv基因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并将重组载体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TG1中,获得PCV2Cap蛋白的单链抗体文库,经测定抗体库库容为3.58×106。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07拯救,构建鼠源PCV2Cap蛋白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4轮生物淘选后,经ELISA方法检测,最终获得3株能与Cap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克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适用于甘蓝型油菜"沪油21"的除草剂品种及施用浓度,进行了"沪油21"对除草剂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除草剂浓度时,"沪油21"对各参试药剂的耐药性均较好;在超量使用除草剂时,不同种类除草剂对"沪油21"的药害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施用50%乙草胺对"沪油21"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施用108 g/L盖草能、10.0%精喹禾灵、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沪油21"有轻微药害,施用50%除草灵对"沪油21"的药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索适合河南高产灌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种植T1、优化管理T2、超高产T3和优化管理T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管理模式下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T1相比,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增加了花后各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优化管理T2、T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超高产模式T3主要通过协同提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能力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获得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在小麦灌浆后期35 d均出现了明显的灌浆"小高峰"现象,这是其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