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245篇 |
基础科学 | 262篇 |
9篇 | |
综合类 | 598篇 |
农作物 | 16篇 |
水产渔业 | 15篇 |
畜牧兽医 | 65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9月15日,笔者在宁夏石嘴山市下庙镇暖泉村走访,所到之处,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给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德国美利奴是肉毛兼用细毛羊,原产德国,对于干旱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羊具有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产肉性能好和繁殖率高的特点。本次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在导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血液后,其后裔(周岁公羊)在体重体尺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一代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相比,在各阶段平均体重均得到提高,提高范围0.07~2.1 kg。杂交二代各阶段平均体重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相比,其提高幅度大于杂交一代。在体尺上杂交一代在胸深、胸围、胸宽、十字部宽上均表现了较高的杂交优势,在体尺大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体重增加、产肉性能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潜在条件。杂交二代在各体尺指标上没有增加(除前肢高),同杂交一代相比具有降低趋势。所以杂交一代是我们需要的经济类型。引进德国美利奴有利于提高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的产肉性能,它是提高新疆细毛羊毛肉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优化线虫fat-1基因,使其在牛肌肉组织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生产fat-1转基因肉牛提供目的基因。试验在不改变fat-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参考了11个牛肌肉蛋白相关基因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fat-1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结果发现,共改变了65个碱基,涉及65个密码子、7个氨基酸,约占fat-1基因总碱基数的5.38%,G+C含量从45.08%上升到50.04%,且分布均匀利于基因的表达。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优化后的基因能够在牛肌肉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7.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IGFBP-1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2处变异(5550T→C、5692AAT插入)。对于P3扩增片段,在尤溪麻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在AA鸡和边鸡品种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P4扩增片段,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关节镜技术对26例足球运动员半月板的损伤临床研究显示,26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60~74分,平均为67.23±7.24分;术后82~97 分,平均为89.18 ±7.76分。术后Lysholm 评分提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愈后的半月板均无并发症、旧伤复发或再次进行手术的病例。所以,针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运动特点,利用关节镜技术诊断其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并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案能有效纠正半月板周围生物力学平衡,恢复膝关节稳定性,防止其进一步退变。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 800 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木本植物50种,藤本17~19种,草本24~28种),而马尾松林为63~88种(木本植物32~48种,藤本13~24种,草本16种),两类林分的木本、藤本和总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为0.237~0.937),而草本植物差异显著(P=0.038),表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将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铁芒萁有显著的负效应,重要值减少50%(P=0.077),而对五节芒(P=0.057)和东方乌毛蕨(P=0.079)有显著的正效应,重要值提高0.85~3.76倍。桉树林和马尾松林木本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不显著(P为0.299~0.957),而草本植物的H′、D和Jsw差异极显著(P≤0.00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桉树人工林建立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等措施是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