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93篇
  112篇
综合类   747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出一款适用于"家畜解剖学"的学习测试APP,不仅可以降低动物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而且可以创造性地改善传统"家畜解剖学"枯燥乏味的填充式课堂教学模式。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APP Inventor开发的一款辅助"家畜解剖学"课堂教学的学习答题类APP的过程,而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款AP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放双手节省人力,文章设计实现了一款智能翻页机,在传统阅读支架上增加了语音控制翻页、语音播报等功能。该设计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LD3320模块实现语音识别。根据识别出的相应用户指令,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及舵机,驱动橡胶棒翻页,使得翻页机可以根据用户发出的语音实现自动翻页,检测用户阅读时间并语音播报、定时提醒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 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 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 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 mg/(g·h)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96份来源于贵州、湖南、秦岭地区的三叶木通实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2.9%~41.4%, 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9~1.85;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大部分性状之间都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整合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64.714%,第1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第2和第3主成分都主要与叶片长宽和形态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植株染病情况有关;聚类分析将9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为果实、叶片较大的类群,第Ⅱ类为果实抗病性较强类群,第Ⅲ类为无果实着生、株型疏散类群.综合分析三叶木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轻钢结构现代化连栋温室的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轻钢结构应用于现代化连栋温室建设,已成为现代化连栋温室设计的新潮流。目前,在我国现代化连栋温室设计中,通常应用矩形管、方管等型材焊接温室梁、柱、檩条、桁架等。顶部和四周通常采用PC板(碳酸聚酯板)围护,顶部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7.
肥城桃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名优特果品之一,与奉化玉露、深州蜜桃、阳山水蜜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桃”。近年来,肥城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一些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极大推动了肥城桃的区域规模种植,肥城桃种植成为当地桃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山东省肥城桃产业实践应用中的三种不同栽培种植模式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肥城桃种植提质增效和高质量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性杂交是秋葵常用的育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秋葵杂交新方法:根据花蕾形态特点,用铅笔刀快速准确切去花冠,用刀背从下向上刮去雄蕊;不会伤及柱头和雄蕊管,完好保留雄蕊管,避免花蕾的粘液扯断细瘦的花柱,提高去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去雄成功率可提高至92%。花柱套上一端封闭的羊皮纸管,有效阻止非父本花粉落于母本柱头,减少外界对花柱的伤害,杂交种纯度可达100%,杂交成荚率可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奶牛体外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为探究瘤胃微生物繁殖规律及完善体外发酵分析方法提供支持。试验使用体外产气法进行发酵。采集3头健康奶牛的新鲜瘤胃液,与人工唾液混合后,注入盛有发酵底物的发酵瓶,39℃水浴振荡培养,分别于0、6、12、24、48 h采集发酵液,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细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的序列被鉴定为14个门和59个属。随着时间的变化,在门水平上,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的相对丰度减少,纤维杆菌门、拟杆菌门在48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黏胶球形菌门在24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而螺旋体门(Spirochaeta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螺旋体门在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 0.05),变形菌门在12、24、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属水平上,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增加,均在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则减少,解琥珀酸菌属在24、48 h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普雷沃氏菌属在48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2)试验获得15 792个操作分类单位(OTU)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稀释曲线达到平台期;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明菌群丰度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奶牛瘤胃体外发酵过程中,瘤胃细菌主要的门以及属的相对丰度以及多样性均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且因瘤胃细菌功能差异在发酵过程的变化更为显著。因此,在使用体外发酵法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瘤胃细菌的功能差异与底物以及人工唾液的营养物质减少引起的发酵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观察微孢子虫在非天然宿主细胞系的生物行为过程,有助于探究微孢子虫的侵染特异性机制。选用鳞翅目昆虫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细胞系为材料,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孢子后观察其吞噬过程。结果发现:经氢氧化钾发芽预处理的Nb孢子虽然可以在Tn培养细胞液中发芽,但未见发芽孢子的孢原质进入Tn培养细胞;在接种Nb孢子浓度为2.0×105mL-1以上时,观察到孢子通过内吞作用进入了Tn培养细胞,但未见孢子的增殖;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进入Tn培养细胞的Nb孢子的增加,可引起Tn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导致细胞的裂解。以上结果说明,虽未见Nb以发芽形式感染Tn培养细胞,但Nb能够被吞噬进入Tn培养细胞并破坏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