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30篇 |
1篇 | |
综合类 | 60篇 |
农作物 | 16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麦耐旱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旱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进程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籽粒饱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积累以logistic曲线递增,籽粒含水量呈直线下降,灌浆速度的变化为单峰曲线。旱地条件下的籽粒灌浆速度较水浇地上升得快、高峰期提前。灌浆中前期灌浆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粒重的高低,开花后8~17d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千粒重高。在粒重相近的情况下,平均灌浆速度快的品种籽粒饱满度好。灌浆中后期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差异较大,籽粒含水量高者其饱满度差。因此,选育小麦耐旱品种,应以选择灌浆中前期灌浆速度快、后期脱水较迅速的材料力宜。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在N6和C17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琼脂,选用抗旱性不同的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花药培养,调查花药出愈率。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冬小麦品种在N6和C17培养基(6 g/L)下出愈率相当,随琼脂浓度的升高(6~18 g/L),小麦花药出愈率有降低的趋势,可以用C17培养基来间接判断小麦品种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53.3%,病毒脱除率为76.7%,培养基中附加247mg/L NH4 +可有效提高茎尖成活率至86.7%,同种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一次性成功诱导形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MS+6-BA 2.0mg/L+NAA 0.5mg/L+GA3 0.5mg/L组合最有利于试管茎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建立了以掌叶半夏微茎尖为外植体的脱毒和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甘草是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人工培育以野生变家种为主,尚未开展系统的育种工作。本研究以内蒙古杭锦旗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基本培养基、NAA、TDZ和蔗糖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及微繁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适合甘草丛生芽诱导的外植体为生长4~7 d的无菌苗子叶节,培养基为MS TDZ 0.1 mg/L NAA 0.1 mg/L 蔗糖20~30 g/L;将带1叶的茎段在改良MS NAA 0.1 mg/L 6-BA1.0~2.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其增殖倍数可稳定达到25倍;在1/2MS 核黄素2.0 mg/L中生根,炼苗3 d移栽到蛭石中,成活率达96%以上。1个带腋芽茎段培养3个月可获得13 906棵生根试管苗,成活13 350株,繁殖效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在甘草植株再生、快速繁殖和毛状根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甘草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培养基主要附加激素为2,4-D、6-BA和NAA,其中6-BA(0.2 ̄1.0mg/L)必不可少;分化培养基以MS无机元素和B5的有机成分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ZT、BA、KT,三者可单独使用或配合NAA使用;生根培养基主要是添加NAA(0.05 ̄0.01mg/L)。能分化成苗的外植体仅有下胚轴,而且分化率极低,仅为3% ̄6%。快速繁殖方法有腋芽丛状茎生根成苗和带叶茎段直接生根成苗两种,其中带2叶茎段成苗繁殖系数最高,达到98%。发根农杆菌ATCC15834感染甘草下胚轴诱导产生毛状根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30%。毛状根的最佳培养条件是:50mg/LKNO3,100mg/LCaCl2·2H2O,0 ̄225mg/LKH2PO4,640mg/LMgSO4·7H2O,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采用B5水平,32.5g/L蔗糖,转速100r/min,pH6.2左右,通过毛状根的培养可获得原植物中含有的或者不含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以灌浆盛期最强,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差异不大。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与品种的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作为筛选小麦抗旱、高产品种的指标,其测定时期以挑旗期和灌浆盛期为宜。 相似文献
10.
用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转化甘草,建立基于绿色荧光标记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比较子叶、子叶节、去子叶胚3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确定不定芽分化率高达73%的去子叶胚为适宜转化的受体。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分化和生根培养基中草铵膦除草剂(PPT)筛选压力分别为2.0和1.Omg/L;工程菌浓度OD600=0.5;侵染时间30min;共培养基中乙酸丁香酮(AS)浓度为50mg/L;共培养时间为4d;分化和生根培养基中噬抱霉素(Cef)浓度分别为300和200mg/L。该体系通过检测再生苗根部CFP荧光筛选转化植株,简化了阳性苗的鉴定过程,阳性苗比率可达10%。该体系为研究甘草药用成分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