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应用推广,在农作物中,继玉米、高粱之后,是十分成功的,这无论从发展速度、推广面积及经济效益看,都无可非议。我国从1964年袁隆平教授开始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试种示范,1976年大面积推广。到1989年,初步估计累计种植14亿多亩,增产稻谷600多亿公斤以上。这对改善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和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的领先,推动了国际学  相似文献   
2.
福红1号系1982年以青皮3号与7380杂交,采用简化混合-系谱法和大跨度穿梭育种新技术于1992年育成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福红1号在省内外多年多点试验鉴定,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2.63%,比对照粤743增产6.96%,比浙832增产13.14%,产量稳定性测定回归系数b=1,表现丰产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苗期较耐寒,后期不早衰,生长速度快,有效茎多,抗病力强,对光钝感等特性.1995年2月通过福建省红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野败胞质对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感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仁崔  卢浩然 《作物学报》1989,15(4):310-318
选用3个水稻野败胞质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及它们相应的野败胞质代换系,这些不育系、保持系同恢复系配组的18个 F_1,分别在秧苗期接种属我国7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群的21个菌株;在成株期接种15个白叶枯病菌株。结果表明,野败胞质较之正常胞质表现对这两种病菌感病稍轻;这种差异在多数保持系的基因型背景下达到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4.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穗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9%;结实率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为负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反交株高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3.0%;抽穗期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0.5%.单株产量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株高和抽穗期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同时改善籽粒饱满度,是发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关键.选用株高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可以起到降低亚种间杂种株高的作用;选用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配组,对防止亚种间杂种生育期偏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复合区间定位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复合区间定位法是区间定位法的1种改进方法,它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性,但计算上比较复杂和费时.由于其似然比统计量的联合分布未知,故准确的显著性测验临界值必须采用排列测验法或模拟抽样法进行估计,但其复杂费时的计算使得这些经验方法显得不实用.本文给出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复合区间定位法,它保持了复合区间定位的基本性质,但在计算上要比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简单和快速得多.由于它对性状的分布无需特殊的要求,因而有更广的适用范围.通过消除模型中冗余的标记,可使数值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这样,用经验方法估计显著临界值就变得可行了.另外,消除冗余标记还可提高QTL定位的准确性,改进QTL效应的估值.文中最后提出了复合区间定位的实用程序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优势表现及其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观察杂交水稻三交种的产量优势表现,并对株高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部分三交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对应的单交种。三交种单株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和配合力总效应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剑叶长以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千粒重、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虽然基因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但后者仍占相当的比重;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结实率、剑叶宽、粒长、粒宽和粒形以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插梢留种是黄麻留种的方法之一。在我国,黄麻插梢留种已有较久的历史。近年来一些科研部门对插梢留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插梢留种能否复壮种子、提高生活力,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它涉及到改变环境条件能否提高生活力、能否提高后代的产量这样一个理论上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79-1980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很重视在植物中应用新方法。如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用于主要食用植物。同时,许多地方作物或在世界农业上不大重要的作物,尚缺少遗传和染色体标记。连锁图及其生物分类学关系等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饲料结构改革,逐步实现饲料现代化,我们学习了国内外有关方面资料,同时对农村饲料现状进行了调查,对于配合饲料,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试验,1979年逐步推广,1980年全面展开。实践证明。使用配合饲料可以缩短饲养周期,生猪提前出栏,提高饲料报酬,降低饲料成本。用于饲养奶牛和家畜效果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用16份有代表性的圆果黄麻品种,通过单纤细胞三维结构的显微观测和纤维品质的常规测定,估算了黄麻纤维支数、纤维强力两个品质性状与单纤细胞三维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和偏相关。三级偏相关估算结果揭示:纤维支数(6)与单纤细胞长(1)、单纤细胞宽(3)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_(16.243)=0.8406和 r=26.354=-0.9721,均达极显著水平;纤维强力(7)与单纤细胞长(1)、单纤腔宽(3)、单纤细胞壁厚(5)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r_(17.234)=0.9446、r_(37.125)=-0.6810、r_(57.234)=-0.6841,也均达极显著标准。因此,在育种高代材料观测中,注意对单纤细胞细长,细胞腔小,细胞壁薄的纤维结构材料的选择,可能有效地改良纤维品质,提高品质改良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